法律为诗书,周召尽刑馀。
汉兴承秦弊,罗织不遑居。
邈哉隽子母,好生复太初。
闻狱多平反,言笑始自如。
秋肃布春阳,讼理永终誉。
执地尽若此,囹圄庆空虚。

【注释】

读史:阅读历史。

法律为诗书,周召尽刑馀——法律是儒家经典,周朝、召公等都曾因触犯法律而获罪。

汉兴承秦弊,罗织不遑居——汉朝建立时继承了秦国的弊政,罗织罪名的事情不断发生。

邈哉隽子母,好生复太初——遥远的周朝贤明的母亲,恢复古代的好生之德。

闻狱多平反,言笑始自如——听说许多案件都能得到平反,人们开始能够自由地说话,不再受束缚。

秋肃布春阳,讼理永终誉——秋日的严寒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诉讼之事最终获得了公正的评价。

执地尽若此,囹圄庆空虚——监狱里的人都感到庆幸,因为这里没有真正的罪犯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法律公正和司法改革的期望。

首句“法律为诗书”,说明法律是儒家经典的一部分,周朝、召公等都曾因触犯法律而获罪。这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法律公正的期望。

次句“周兴承秦弊,罗织不遑居”,指出汉朝建立时继承了秦国的弊政,罗织罪名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对历史的批判,也是对法治改革的呼声。

第三句“邈哉隽子母,好生复太初”,表达了遥远的周朝贤明的母亲,恢复古代的好生之德的愿望。这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四句“闻狱多平反,言笑始自如”,描述了听到许多案件都能得到平反,人们开始能够自由地说话,不再受束缚的情景。这是对司法改革的喜悦,也是对社会进步的认可。

第五句“秋肃布春阳,讼理永终誉”,描绘了秋天的严酷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诉讼之事最终获得了公正的评价。这是对社会公平的期待,也是对正义的追求。

第六句“执地尽若此,囹圄庆空虚”,表达了监狱里的人都感到庆幸,因为这里没有真正的罪犯了。这是对司法改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法律公正的期望,表达了对法治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