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遗珠崖令,空将二义传。
感人犹馀事,慈孝可通天。
臂珠误入关,坐法难两全。
母女争就义,闻者涕涟涟。
吏劾不忍决,援救珠尽捐。
风教起闺闼,此美洵当先。
相隐复相让,后母尤足贤。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一位名士的高尚情操,特别是他的慈母之爱和孝顺行为。下面是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读史(诗题)
  • 译文:阅读历史。
  • 注释:这里指作者在阅读历史时被一位名为“名遗珠崖令”的人物的故事吸引。
  • 赏析:诗题通常用于概括全诗的主旨,这里的“读史”可能意味着通过历史故事来反思或学习。
  1. 名遗珠崖令(第一至四行)
  • 译文:名流(或名人)遗留了珠崖令(可能是一个地区的长官)。
  • 注释:珠崖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海南省。这可能暗示了名流在当地的影响或贡献。
  • 赏析:这部分诗句可能表达了对名流在当地留下的积极影响的认可和赞赏。
  1. 空将二义传(第五句)
  • 译文:仅仅传递了两个意思。
  • 注释:“二义”可能指的是两种不同的解释或观点。
  • 赏析:诗人可能在表达对于某种思想或行为的多面性理解,暗示着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1. 感人犹馀事(第六至八句)
  • 译文:这些事迹令人感动,还有余波。
  • 注释:“感人”可能指的是那些触动人心的事件或行为。
  • 赏析:这部分诗句可能强调了某些行为或决策在当时或之后的深远影响。
  1. 臂珠误入关(第九至十一句)
  • 译文:手捧珍珠却误入了关口。
  • 注释:“臂珠”可能是指手中握着的价值极高的物品,如珍珠。
  • 赏析:这句诗可能象征着意外或不幸的遭遇,但最终也体现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1. 坐法难两全(第十二句)
  • 译文:因为犯了罪而难以同时保全。
  • 注释:“坐法”可能指的是因犯罪而受到法律制裁。
  • 赏析:这部分诗句反映了一个人在面临道德和法律冲突时的内心挣扎和选择。
  1. 母女争就义(第十三至十五行)
  • 译文:母亲和女儿为了正义而争斗,宁愿赴死。
  • 注释:“就义”可能是指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赏析:这部分诗句可能展现了一种无私的母爱和女儿的勇敢,强调了为了更大的利益可以放弃个人的生命。
  1. 吏劾不忍决(第十六句)
  • 译文:官吏因为不忍心而无法作出决断。
  • 注释:“吏劾”可能指的是官员的审查或判决。
  • 赏析:这部分诗句反映了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冲突,以及官员在面对这种矛盾时的心态。
  1. 援救珠尽捐(第十七句)
  • 译文:为了救出珠子,我将所有的资源都捐出去了。
  • 注释:“援救”可能指的是提供援助或帮助。
  • 赏析:这句诗可能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愿意为了更大的目标而放弃个人的得失。
  1. 风教起闺闼(第十八句)
  • 译文:良好的家风开始在闺阁中兴起。
  • 注释:“闺闼”指的是女子的住所或内室。
  • 赏析:这句诗可能强调了家庭价值观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年轻一代。
  1. 相隐复相让(第十九句)
  • 译文:相互隐瞒又互相让步。
  • 注释:“相隐”可能指的是彼此不公开对方的秘密或错误。
  • 赏析:这部分诗句可能描述了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以及在面对分歧时采取的和解方式。
  1. 后母尤足贤(第二十句)
  • 译文:这样的母亲尤其值得称赞。
  • 注释:“后母”可能指的是继母或晚辈的母亲。
  • 赏析:这句诗可能强调了继母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积极的影响,以及她所展现出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展示了名流的高尚品德和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牺牲精神。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