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秀削插当面,晓起凌虚天一线。
轰轰震谷雷乍鸣,重岩陡转飞白练。
如烟如雪势奔腾,大珠小珠满地溅。
碧潭千尺窈而深,响滴铜壶漏传箭。
蛟龙不作尘不染,皎洁水光澈底见。
静观顿使道心清,日暮云封犹眷恋。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秋,作者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判官时。诗人在三峡观瀑而得的感悟是“道心清”。
首联写三峡之险。
奇峰秀削插当面,晓起凌虚天一线。
“奇峰”,指三峡的群峰。三峡的奇峰峻拔,突兀耸立,直插云天,令人叹为观止。“凌虚”,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好像要飞腾而上。“天一线”,形容晨雾薄如线。
轰轰震谷雷乍鸣,重岩陡转飞白练。
瀑布从高处奔流而下,发出轰鸣之声,好像有惊雷在谷中回荡;瀑布的水势又急又猛,好像白色的绢帛在空中翻滚。
“轰轰震谷”“重岩陡转”都是夸张手法。
颔联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如烟如雪势奔腾,大珠小珠满地溅。
瀑布飞流直下,水势汹涌磅礴,好像白色的烟雾和白雪在奔腾。“如烟如雪”也是夸张手法。“大珠小珠”形容水落成潭时水珠四溅的情景。
颈联进一步渲染瀑布的气势。
碧潭千尺窈而深,响滴铜壶漏传箭。
瀑布的水深不见底,水声如同滴水落在铜壶中的计时器那样清晰可闻。“响滴铜壶漏传箭”也属夸张修辞。
尾联抒发感慨。
蛟龙不作尘不染,皎洁水光澈底见。
瀑布的上游没有蛟龙,下游没有尘埃,清澈见底的水流,使人感到洁净无污。
“蛟龙”“皎洁水光”都是比喻手法。
尾联写观瀑后顿悟道心。
静观顿使道心清,日暮云封犹眷恋。
诗人站在高处,静静地观赏着瀑布,顿觉心境清明,仿佛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虽然夕阳已落西山,但瀑布仍映衬着晚霞,让人留恋不已。
全诗通过描写瀑布,表达了诗人观瀑后的感悟:只有保持内心的清净,才能与大自然达到和谐一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