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常弥宇宙,惟孝为至德。
慨世巧趋避,灵府尽茅塞。
表表叔先雄,伤父尸未得。
矢志殉中流,号泣废寝食。
岂无弟与夫,永诀良恻恻。
亦有子与女,割爱靡姑息。
梦告后六日,同浮江之侧。
鬼神为呵护,蛟龙为藏匿。
大节光天壤,丰碑彰奇特。
【注释】
1、纲常:封建时代用以维持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这里指封建的道德。弥:充满。宇宙:天地万物。惟孝为至德:“孝”在这里是封建道德的最高标准。至德:最高的德行。慨世巧趋避:慨世,感慨时世;巧,巧妙;趋避,迎合。灵府,精神世界,指内心。茅塞,闭塞不通。 表表叔先雄:叔先雄,即孙权,吴国的开国皇帝。伤父尸未得:因战事而未能见到父亲的遗体。矢志殉中流:以身死效忠于国家。号泣废寝食:悲痛至极,以至于寝食俱废,形容极度悲伤。岂无弟与夫:难道没有兄弟和丈夫呢?永诀,永远别离。良恻恻:非常悲痛的样子。亦有子与女:也有儿子和女儿。割爱,舍弃亲情。靡姑息:不姑息养奸,不偏袒坏人。梦告后六日:梦见父亲在死后第六天托梦告诉他的情况。浮江之侧:泛舟长江之滨。鬼神为呵护:有神灵保护。蛟龙为藏匿:水中的蛟龙为其隐匿。大节:高风亮节,高尚的操守。光天壤:照耀天地之间。丰碑:伟大的纪念塔或纪念碑。彰奇特:显示其非凡之处。
2、释义: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忠孝之士的赞美之情。
3、赏析:这首诗的主旨是对历史上忠孝之士的赞美,通过对他们的事迹和精神的歌颂,表达出对封建道德的推崇和维护。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展示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品质和风貌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