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仁渊
新正赴虞途中即景 桃符犹未改朱红,才了新年客向东。 春雨已回南岸草,寒云暗送北归鸿。 穷人诗句心犹喜,媚世胸襟老未工。 鸥鸟一如游子意,浮沉来去浪花中。 注释: 1. 桃符:古代用来辟邪的红色装饰物,通常用桃木做成,上面刻着吉祥的图案或者文字。 2. 新年:春节,中国传统节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 东:指东方,此处泛指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向东行进。 4. 春雨:春季的雨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及技巧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明确要求,然后分析诗歌的题材、思想情感、意象特点、手法运用等,最后综合以上分析点得出答案。 首先从题干中“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可以判断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考生在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分析。 例如第一句“天烛绯红松柏青”
【注释】 浪浪:雨声如浪涌。注:下滴。雨掩晴光:雨遮住了晴朗的阳光。闷:烦躁,抑郁。兰陵酒:指美酒,这里代指美酒名。嫩黄:颜色鲜嫩的黄色。岭上:山岭之上。湿云:乌云。乱絮:纷乱的柳絮。船头:船上。流水奏幽簧:船头流水发出的声音像在演奏乐器一样。天开晚霁:傍晚天空放晴,日光照得更加明亮。春色:春天的景色。人读新诗:人读了一首新诗。沈墨香:浸染了墨水的香味。和罢:写完了,和韵。阳春
【注释】 西子湖:即西湖。 耳际流莺语不停:耳边传来的黄莺在不停地鸣叫。 携:携带。筇(qióng):手杖。榼(kē):盛酒的器具。 南屏:山名,在杭州西湖南岸。 葛岭:山名,在杭州东北。 苏堤:长堤,在西湖边。 楼台:指妓院、酒肆之类的场所,这里代指妓院。 醉客:指狎游妓院的人。 西泠:地名,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南面。 渺冥:空茫,无边无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西湖时所作的一首七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笠屐从君萧寺游,长筵赢得附名流。 - 注释: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跟随你到萧寺游玩;在长筵宴上赢得了名人的赞誉。 - 译文:我戴着斗笠,穿着草鞋,跟着你到萧寺游玩,在长长的酒席上获得了名人的称赞。 2. 人逢旧雨心先醉,鸟立春风语更幽。 - 注释:遇到老朋友心情就像喝醉了一样;鸟儿站在春风中,说话的声音更加幽深。 - 译文:遇见老朋友让我的心情像喝醉了一般;鸟儿站在春风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早船至甘露镇的清晨景象。 译文: 连绵的雨下了一整夜到天亮,走出城门看见秧歌处处都在新换。 沙岸柳摇溪水宽,江边的村庄花发在槿篱春天。 回家的船破浪前行,前面有先走的归帆;宿鹭冲波而去,害怕人声。 自己笑自己还不如湖上老翁,每天早晨都去钓鱼。 --- 注释: - 连宵注雨到清晨: 连续几天的雨水直到天明还在下。 - 出郭秧歌处处新:
【解析】 “庚寅”是干支纪年,“立春日”是节令,“移居草堂新宅”是事件。“即事成诗二律”是题意,“一尊好遂升平乐”是主旨句。 【答案】 译文:蒋径陶篱次第开,今日春光来到草堂。先携带书剑安置吟榻,随意拭去瓶盏插满野梅。下士不妨随俗隐居,高轩多半谪仙才情。一樽美酒可遂升平之乐,街头更鼓莫要轻废。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初到草堂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情怀与生活情趣。首联写景
三年诗酒契生平,结习难忘岂好名。 山水互争新两色,别离无奈故人情。 清才未合长贫贱,下吏何须耻圣明。 樱笋江南春欲老,落花风里送君行。 注释: - 三年诗酒契平生:指与萧云门三年的交游如同多年的好友。诗酒契,意指通过诗歌和酒精来深化友谊。平生,指一生。 - 结习难忘岂好名:指人的性格或习惯很难改变,即使不想追求名利,也难以避免。结习,指长期形成的习惯;岂好名,意为不喜欢名声。 -
这首诗的标题是“次春尽日过报慈桥漫兴”,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篮舆一路嫩阴凉,报慈桥头春日长。”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篮子车一路都是嫩绿的树木,报慈桥头也是一片春日的景象。这句话通过视觉形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第二句“鸟声四面树齐碧,花影满溪麦欲黄。”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鸟声四处都充满了生机,树都变得绿油油的;花影在溪中荡漾,麦田也快要成熟了
【解析】 题干要求对诗句的翻译,注意通假字“羡”和词类活用“成”,然后根据注释进行赏析。本诗首联写自己虽已年迈却仍想建新居,颔联写自己建新居的目的;颈联写自己对子孙贤愚的态度以及与松菊的关系;尾联写自己在园林中安家。 【答案】 译文: 我虽已到暮年,但还想建立新宅。 数间房屋聊可栖身,菟裘营就罢了。 儿孙贤否,谁又能料定? 松菊相待,我自为之。 秋风萧瑟,怜子美也; 素心相契,契渊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