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仁渊
【注释】: 1. 潘夫子:指潘安,字安仁,西晋时期著名美男子。 2. 轩轩天半霞:形容潘安风度翩翩、英俊潇洒。 3. 才情艳红叶:用“才情艳红叶”来形容潘安的才华横溢,像秋天的枫叶一样艳丽动人。 4. 风骨淡黄花:用“风骨淡黄花”来形容潘安的气质高雅,如菊花一样清新脱俗。 5. 洒翰称三绝:指潘安文采飞扬,被誉为“文章三绝”,即“笔力雄健”、“辞藻华美”、“意境深远”。 6. 为文继八家
五君咏邵君裴才 一尉山西去,为贫去不回。 呕心吟秀句,作意写寒梅。 儿女随芳草,田园转劫灰。 宁知萧寺酒,竟作别离杯。 注释: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写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事迹来抒发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五君”即指五位隐士,他们都是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而选择隐居生活。“邵君”“裴才”指的是晋朝诗人陶渊明。“一尉山西去”,指陶渊明辞去官职后,只身前往山西隐居。“为贫去不回”
【注释】 培才:指诗人自号。鲍参军:《三国志》中记载,东吴大将陆逊在孙权称帝后,曾以诗作《登大雷岸与妹书》寄给兄长陆机,其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句,被后人称为“鲍参军体”。再和:指诗人对友人的回复。叠韵:诗歌的一种格式,即上下两句押同韵。奉答:敬辞,用来表示恭敬地回答。东陵:指作者的家乡,今江苏无锡市。多妙句:有许多美妙的句子。气压:压倒。鲍参军:东晋诗人鲍照,字明远,世称鲍参军
【注释】 寄怀王馨吾茂才二首:这是写给王馨吾的两首诗。馨吾,名不详,是作者的朋友。王馨吾曾因参加科举考试而流落他乡,所以作者写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一别无多日,兰花今已开:自从分别之后,日子不算太长,可是兰花已经盛开了。这两句是说,虽然分别的时间不长,但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花儿已经开得这么茂盛了。 欲持杯酒共,不见故人来:我本想拿酒来与老朋友一起喝,可偏偏见不到你来了。这两句是说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黯黯看春去,阴阴日易斜”,意思是看着春天慢慢离去了,太阳也慢慢倾斜着。 “春归犹可复,儿去不还家。”意思是说春天虽然回来了,但儿子却已经不在了。 “忍泪翻遗籍,伤心对落花。”意思是说忍受泪水翻开那些遗书,面对着凋零的花朵。 “最怜汝母苦,哀恸正无涯。”意思是说最可怜你的母亲受苦,悲痛之情真是无边无际。 【答案】 译文: 看着春天慢慢离去了
湖塘晚归即景 执卷篷窗坐,披襟对好风。孤舟明镜里,落日浪花中。 远树连天黑,残霞映水红。江乡时雨足,蛙鼓闹年丰。 注释: 1. 执卷篷窗坐,披襟对好风。 “执卷篷窗”指的是撑起伞站在窗户边,“披襟”是指敞开衣襟迎风,“对好风”是说面对和享受着温柔的风。 2. 孤舟明镜里,落日浪花中。 “孤舟”指的是小船,“明镜里”比喻水面平静如镜,“落日浪花中”描绘了夕阳下,小船在波涛之中的景象。 3.
【注】潘幼南:作者的朋友,时任比部员外郎。 世乱多豺虎,乾坤吾道非——世间动乱,豺狼虎豹横行,而国家却陷入混乱之中,我的理想道路也受到挫折。 艰难谋旅食,辛苦泣莱衣——“旅食”指寄人篱下,“莱衣”是古代贫寒人家孩子所穿的衣服。 看剑心犹壮,饮冰气不肥——看着这把宝剑,心中仍充满壮志豪情;虽然身处严寒,但志向坚定而不自满。 读书终有用,莫叹赏音稀——只要勤奋学习,总有一天会有用武之地
解析与译文: 1. 诗句释义: - “石洞何年辟,山灵变幻奇。”:这两句诗表达了桃源涧中石洞的古老和神秘。石洞是自然的奇迹,山神在这里创造了许多奇异的变化,显示出自然界的非凡力量。 2.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桃源涧中石洞的古老和神秘,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神奇。诗人通过对石洞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3. 对应译文: - 石洞何年辟(石洞何时开辟?)
【注释】 八月十六日:指农历八月十六日。玩:赏玩。因(yīn):因为。刘石芗:即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月”:月亮。薄:迫近。桂影:指月亮的光辉。写:照射在台阶上。隔院闻:隔着院子也能听见。今宵:今夜。超群:超过众人。 【赏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八月。当时刘禹锡罢官南归,途经苏州时,写下这首诗。 首联两句是说,自己因患病而经常不喝酒,可是今天喝了酒,却像喝醉了一样
第一首 卷起窗帘迎接燕子的到来,我得到一句妙语,不禁笑了东风。 注释:卷起窗帘(卷帘),迎接燕子的到来。得句即得到一句佳词,这里指“春色满园关不住”。 译文:卷起窗帘迎接燕子的到来,我得到一句妙语,不觉笑出声来。 第二首 在落日余晖映照的青山之外,伊人就像秋水中的影子般难以寻觅。 注释:落日余晖,形容夕阳西下时天空的颜色。春山外,用春山比喻伊人所在的地方。 译文:在这落日余晖映照的青山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