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仁渊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老人对自己种下的松树的感慨和担忧。诗中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衰老、被伐等过程,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无常、世事的变迁以及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句: 1. 种松花园阡,森森望其长。 (在花园里种下松树,期待着它们茁壮成长。) 译文:在花园里种下松树,期待它们茁壮成长。 注释:种松花园阡,指的是在花园里种下松树。森森望其长,表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2. 仰体祖父心,视同子孙养。
诗名:《北门秋色》 北门竹枝词十首其一: 北门近日好秋光,络绎游人来往忙。 注释:最近北门一带景色宜人,秋季的阳光明媚,游人如织,络绎不绝,都在享受秋天的美好时光。 译文:最近北门一带风景优美,秋高气爽,游人往来繁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北门地区在秋季时的美丽景色和游客们的喜悦心情。诗中的“北门近日好秋光”一句,直接点明了时节与氛围,让人感受到一个充满秋意的宁静与美好。而“银杏豆儿堆碧玉
【注释】北门:指京城。竹枝词:唐宋以来,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民歌中,有以竹枝调写男女情爱的歌曲。卢陆车:指代人名。雅客:高雅之客。小团:宋代的一种圆形饼,直径不过一寸,用薄如蝉翼的面皮包裹馅料蒸制而成。活火:烧火时用旺火,火势旺盛。 桃源碧涧日初斜,雅客来停卢陆车。携得小团天上月,新泉活火试烹茶。 【赏析】诗题一作《送郑卿归楚》。“桃花源”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
【注释】 北门:即“京城”,古都。竹枝词:唐宋时流行于巴渝一带的一种民歌。多以五言七言为主,形式上与绝句相同。内容大多反映男女风情。“竹枝”,又名《王明君》。“北门”指长安。“小扇”、“轻纱”指女子的打扮。“碧裳”指绿色衣服。“白雪乌云”是形容女子头上的发饰。茉莉花:一种香花。“风来隔坐犹闻香”是写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在风中也隐约可闻。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她不仅美丽动人
西湖湖水平如掌,小艇恰受人三两。山光叆叇天无云,落日双丸波荡漾。 注释:西湖的湖水平得像手掌一样宽广,小艇正好容纳三个人乘坐。山色被云雾遮掩得没有云彩,夕阳在湖面上映照出两个圆圆的光芒。 译文:西湖的湖水像手掌一样宽广,小船恰好能容纳三四个人。山色被云雾遮掩,天空中没有云彩,夕阳在湖面上映出两个圆形的光芒。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小诗。诗人以“涌金门渡湖歌”为题
【赏析】 此诗为游穹窿山道馆而作。穹窿山在苏州西南,有“穹窿奇秀甲江南”之誉。诗人登穹窿山游览时,心情愉悦,兴致所至便挥毫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游兴为中心,从上山到入寺,从松风到岚翠,从人语到笑语,一气呵成,结构紧凑。 第一句:缓步上穹窿,峰峦如合掌。 缓步,形容行走缓慢,不急促。上穹窿是指登上穹窿山。峰峦,泛指山峰和山峦。合掌,佛教徒的一种行礼方式,双手合十。这里比喻山峰连绵不断
【注释】 野矾(zhān):野菊。花胜:即“花胜子”,即山茶。明灯:指山茶的花朵。巧样工:精巧细致。风月:这里借指春风秋月,指美好的环境。归去晚:归来得晚。喧笑闹儿童:指孩子们嬉戏喧闹。儿童:儿童。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北门竹枝词中的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写野菊的鲜艳、美丽和人们的喜爱;后两句写人们欢乐的场景,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注释】 鏖鸡:用火焙烤的鸡肉。松菌:一种山珍,有松脂味。野蔌:山野菜蔬。八珍:指山珍海错等珍贵食品。狂呼:大声呼喊。炒虾仁:用虾仁爆炒。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山中与朋友饮酒畅谈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之情。 “鏖鸡松菌又尝新,野蔌山肴胜八珍。”意思是:烤鸡和松菌又有了新的味道,山野的菜肴胜于八种美味佳肴。这里的“鏖鸡”指的是用火焙烤的鸡肉,“松菌”是一种山珍,有松脂味
【注释】 黄纹:黄色的花纹。鸡:指雄鸡肉,因为公鸡有漂亮的羽毛和雄壮的体魄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烂味新鲜:指鸡的味道鲜美无比。紫熟菱:成熟的紫红色菱角。香嫩笋鞭:指嫩笋的鞭子,也泛指笋。 踱(duó):缓步。报慈桥:在杭州城北,为南宋时所建,又名慈感塔桥。 开筵:摆酒席。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杭州北门一带风光的。首句点出地点、季节和节令;次句以“紫熟菱”突出了季节特点;三、四句写游人至此闲适之态
北门竹枝词十首 女娃亦爱北门游,山轿纷纷过不休。兴福回来孙祠歇,衣香更胜木樨珠。 注释:这组诗写的是女子对北门游玩的喜爱之情,她们乘坐着轿子,从不停歇地在北门外游玩。当她们回到兴福寺的祠堂休息时,衣服上的香气比木樨花香更浓郁。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女子游玩北门情景的诗歌,通过对女娃在北门游玩的画面的描写,表达了她们的快乐和愉悦之情。诗中还通过“衣香更胜木樨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娃们游玩归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