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湜
诗句释义: 1. “旅夜用孟郊体”:在旅途中的夜晚,模仿孟郊(唐代诗人)的风格来写诗。 2. “百愁如百矢,无弦以心控”:形容忧愁之多如同箭一样密集,无法用琴弦去控制它们。 3. “一发还射心,愁矢妙百中”:比喻自己的心情像发射出去的箭一样,虽然射出后又回到了自己心里,但仍然能够精准地击中自己的内心。 4. “噫嘻孤畸人”:感叹自己是一位孤独而独特的人。 5. “将镫与影共”
【注释】 大化:天地万物的造化。物,指草木、鸟兽等。 伸屈:指生长和凋零。天所与:天意使然。 不怨:不抱怨。黄落:树叶飘落。节序:季节更替。 阴虫:隐于土壤中的虫子。戚戚:悲伤的样子。 寒吟:在寒冷中吟诗。 孤孽:孤独无依。孽魂:灵魂。 蛰藏:冬眠。理固然:自然的道理。幽恨:深重的忧思。 怜汝:怜悯你。 【赏析】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诗人感伤的季节。本诗即写秋天的景象,抒自己内心的感慨
【注释】: 伏案:指读书写字。 适:正巧,恰好。 励学:勤于学习。 贫觉镫边(dēng biān)书有味:灯芯燃烧的火苗把书页照亮,感觉书香扑鼻。 寒生夜半足先知:脚冷了才知道天已经黑了。 是时老母坐相课:那时母亲坐在旁边教导。 端为缝衣睡更迟:为了给母亲缝衣而睡得更早。 已矣: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 无报答:没有报答的机会和条件。 将:将要,就要。 呜咽(wū yè)
湖楼早起 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译文: 湖面上清晨的水汽蒸腾上升,远处的南高峰色高耸而陡峭。小船看着你驶向西边的岸边,船上竟然承载了三个人,其中两个僧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湖上清晨景象。首句“湖上朝来水气升”开篇就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晨湖面的景象,水汽蒸腾,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南高峰色自崚嶒”这一细节描写
【注释】 1. 𡝠(ǎn):用草编成的帽子。 2. 绩镫(dié lēi):指在灯上编织花纹。 3. 叩厅屏:向官府申诉。 4. 摘船去:指辞官归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隐时所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洁,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注释】 负手苍茫:形容愁闷之状。两鬓斑白:指年老色衰,形容诗人对世事的失望。 呵天若云气:指责骂如云烟般散去。四十五年:作者自指,言其年已五十七岁。 福安书至:指福安的家信到来。江南一日平:希望江南战事平息。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理宗端平初年(1234年)冬,时值金兵南犯,诗人因忧国而发此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悲凉,是一首感伤时事之作。 首联“负手苍茫绕室行,也知两大最无情”,诗人以负手而行
兰山道中 石路无尘一径斜,春风茅店野人家。 山田绿尽耕初起,闲著一村红杏花。 注释:石路没有尘土,一路是斜着的;春风拂过茅草小店,野外人家炊烟袅袅。山野里稻田绿得已经没有了颜色,农民们正在春耕播种。悠闲地坐在村庄中,看到村子周围有盛开的红杏花。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描写了春天田野的景象和农民们的生活。诗的第一句“石路无尘一径斜”,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石头铺成的小路没有尘土
注释:在深夜里,我正因思乡而愁生。忽然间,六扇西窗半明半暗。 独有天衢无梗塞,又看一月在空行,意为“独自仰望天空,却见明月高悬”。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深夜月色和乡愁的诗。首句写“深夜”,点明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次句“思乡深夜正愁生”写诗人因思乡而愁绪满怀。三、四两句写“独有天衢无梗塞”,是全诗关键所在。“天衢”即指天空,“梗塞”为阻塞不通之意,这里喻指人世间的烦恼忧愁
冬夜 我翁客授不家食,岁晚归来课艺勤。 未必誉儿真有癖,尝因对客命为文。 科名原不关吾道,著述何当慰府君。 此日镫前惟有泣,传家一集并遭焚。 注释: 1. 冬夜:冬天的夜晚。 2. 我翁:我的爷爷。 3. 客授不家食:客人给予的饭食没有在家里吃。4.岁晚:指年终,岁末。5.归来:回到家里。6.课艺:教授艺术或技艺。7.未必:不一定。8.誉儿:夸赞自己的儿子。9.曾因:因为。10.对客:招待客人
【注释】 湖楼:指在湖上建的楼阁。纳朝光:接受早晨的阳光。晓钟:拂晓的钟声。两寺:指两座寺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湖上楼阁晨钟的情景。诗中通过“纳朝光”、“夜梦明”两个对比,突出了“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这一景象的特点。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以“晓钟”为主调,表现了晨钟对人的感召力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