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
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
【注释】
湖楼:指在湖上建的楼阁。纳朝光:接受早晨的阳光。晓钟:拂晓的钟声。两寺:指两座寺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湖上楼阁晨钟的情景。诗中通过“纳朝光”、“夜梦明”两个对比,突出了“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这一景象的特点。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以“晓钟”为主调,表现了晨钟对人的感召力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
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
【注释】
湖楼:指在湖上建的楼阁。纳朝光:接受早晨的阳光。晓钟:拂晓的钟声。两寺:指两座寺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湖上楼阁晨钟的情景。诗中通过“纳朝光”、“夜梦明”两个对比,突出了“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这一景象的特点。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以“晓钟”为主调,表现了晨钟对人的感召力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首先读懂所给的内容,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手法。此题为全诗翻译,需要学生对原词句进行逐字翻译,然后结合整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来理解。 第一句“槐树千年知孰栽”是说槐树已经生长了千年,谁能够知道它究竟是被谁种下的呢
诗句释义: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译文注释: 江湜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孤独地乘坐一叶扁舟,与家人分离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之情。诗中的“浮生”指的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一孤舟”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漂泊的处境。“更被孤舟载出游”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他不仅要承受旅途的劳累,还要承受心灵的煎熬。而“却羡舟人挟妻子”
注释:我向西方行进,而风却从东边刮来。我的心也随风飘去,回到了家中。请不要惊动庭前的大树,恐怕家人知道有人回来了,会阻止风的通行。 赏析:《舟中二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写在船上途中所见所思。第一首以“欲济无舟楫”起兴,借景言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激愤;第二首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不自由的现实生活的不满。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隽永
诗句: 1.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注释】“柳枝”指的是柳树的枝条,“西”指西方,“东”指东方。这里描述的是柳枝从西边生长,叶子却向着东方展开,形象地描绘了柳树枝条的方向。“此非画柳实画风”意味着这不是简单的绘画作品,而是画家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中的柳树形态转化为画作。 2. 风来无质难上纸,巧借柳枝相形容。 【注释】“无质”表示没有实体,无法直接在纸上画出
【注释】 檐:屋檐。 一音:一声。 修夜:长夜。 亡故怀:死去的亲人。 虞韶:虞舜的音乐,即《韶》乐。 成卫淫:成为淫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810)秋天,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时,与友人李公垂、陈陶等人同游大慈恩寺塔。 “檐雨滴空廊”,首句写景。“一滴惟一音”。以“一滴”代“一滴声”,形象地写出了雨点落在瓦上的声音,又用“惟一音”表明只有这声音而已。 “羁人坐修夜,一坐非一心
【解析】 本诗为“古体诗”,全诗共六句,每句七字,押韵。 第一句:昨夜家书来自驿,母氏之言父手迹。“驿”指驿站,古代传递文书和传递人的地方。 第二句:镫前一读百叹息,泪与空檐雨同滴。“镫”指灯笼,此处指代灯下。 第三句:男儿不能忍穷守家,乃使风霜雨雪饥渴冻,劳惫忧愁疾病痛,一一尽入老亲梦。“忍穷”意思是忍受贫困。 第四句:家有榆树藏乌鸦,乌鸦之鸣声呀呀。“藏”意思是遮蔽。 第五句:音书此时不到家
【注释】 龙岩州:即今福建省武平县。漳泉诸郡:指福建的漳州、泉州等地。吾悲夫闽山之竹,何不大者为屋椽,细者为篙为钓竿。 而乃编排架结成竹轿,载客兀兀攀岩峦。使身如鹰与鹯,摩云一日千回盘。 盘盘岭路走不尽,龙岩南去沧瀛近。火维地荒土俗恶,飓风蜑雨早晚作。 山有魈魅水鲛鳄,土人以岛屿为安居,格斗为笑乐。 嗟我何为去栖托,况闻蛊虫群飞金蚕长。瘴风吹作兰花香,使人中此愁肝肠。 吁嗟乎!人间岂无吾故乡
诗句释义 1 枫叶本非花,质殊桃李杏。 - “枫叶”指的是秋天常见的枫树叶子。 - “非花”意味着这些叶子与花不同,没有花的艳丽或香气。 - “桃李杏”通常指春天的花朵,如桃花和杏花。 - “质殊”表示这些枫叶与其他植物(如桃、李、杏)在质地上有显著差异。 - 整体表达一种对比:枫叶虽然没有花的外在美,但在秋季仍展现出独特的美丽。 2. 风霜为假合,渲染缀春景。 -
【诗句注释】 1. 马瘦陇坻:马瘦得连陇坻都回。陇坻,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北。 2. 轮摧邛坂:车轮被压在了崎岖不平的山地上。 3. 未信盈尺地:不相信只有一尺见方的地方。 4. 捩眼看牾触:转动眼珠看时,觉得迎面而来的物体相互摩擦撞击。捩眼,转动眼珠。 5. 巡檐瓦碎头:走遍屋檐,瓦片碎裂。 6. 倚柱磶踠足:靠着柱子,脚尖抵住了石柱。 7. 德人履大方:品德高尚的人行事有原则,方正大度。 8.
【注释】 (1)龙岩州:今福建连城县,位于闽西。 (2)锁门:指官府不让人外出,也比喻禁止人们活动。 (3)城南楼:在今福建省连城县西南,登此楼可以望见远处群山。 (4)胸次:心中。 (5)化为羁愁:被万峰所包围的心境,如被囚禁一般。羁愁,即羁旅之愁,指因远离家乡而引起的忧愁。 (6)更凄绝:更加凄苦。 (7)苦念:十分担心。 (8)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 (9)城头鼓角:城上传来急促的鼓角声
【注释】 负手苍茫:形容愁闷之状。两鬓斑白:指年老色衰,形容诗人对世事的失望。 呵天若云气:指责骂如云烟般散去。四十五年:作者自指,言其年已五十七岁。 福安书至:指福安的家信到来。江南一日平:希望江南战事平息。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理宗端平初年(1234年)冬,时值金兵南犯,诗人因忧国而发此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悲凉,是一首感伤时事之作。 首联“负手苍茫绕室行,也知两大最无情”,诗人以负手而行
冬夜 我翁客授不家食,岁晚归来课艺勤。 未必誉儿真有癖,尝因对客命为文。 科名原不关吾道,著述何当慰府君。 此日镫前惟有泣,传家一集并遭焚。 注释: 1. 冬夜:冬天的夜晚。 2. 我翁:我的爷爷。 3. 客授不家食:客人给予的饭食没有在家里吃。4.岁晚:指年终,岁末。5.归来:回到家里。6.课艺:教授艺术或技艺。7.未必:不一定。8.誉儿:夸赞自己的儿子。9.曾因:因为。10.对客:招待客人
【注释】: 伏案:指读书写字。 适:正巧,恰好。 励学:勤于学习。 贫觉镫边(dēng biān)书有味:灯芯燃烧的火苗把书页照亮,感觉书香扑鼻。 寒生夜半足先知:脚冷了才知道天已经黑了。 是时老母坐相课:那时母亲坐在旁边教导。 端为缝衣睡更迟:为了给母亲缝衣而睡得更早。 已矣: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 无报答:没有报答的机会和条件。 将:将要,就要。 呜咽(wū yè)
湖楼早起 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译文: 湖面上清晨的水汽蒸腾上升,远处的南高峰色高耸而陡峭。小船看着你驶向西边的岸边,船上竟然承载了三个人,其中两个僧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湖上清晨景象。首句“湖上朝来水气升”开篇就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晨湖面的景象,水汽蒸腾,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紧接着,诗人通过“南高峰色自崚嶒”这一细节描写
兰山道中 石路无尘一径斜,春风茅店野人家。 山田绿尽耕初起,闲著一村红杏花。 注释:石路没有尘土,一路是斜着的;春风拂过茅草小店,野外人家炊烟袅袅。山野里稻田绿得已经没有了颜色,农民们正在春耕播种。悠闲地坐在村庄中,看到村子周围有盛开的红杏花。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描写了春天田野的景象和农民们的生活。诗的第一句“石路无尘一径斜”,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石头铺成的小路没有尘土
注释:在深夜里,我正因思乡而愁生。忽然间,六扇西窗半明半暗。 独有天衢无梗塞,又看一月在空行,意为“独自仰望天空,却见明月高悬”。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深夜月色和乡愁的诗。首句写“深夜”,点明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次句“思乡深夜正愁生”写诗人因思乡而愁绪满怀。三、四两句写“独有天衢无梗塞”,是全诗关键所在。“天衢”即指天空,“梗塞”为阻塞不通之意,这里喻指人世间的烦恼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