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千年知孰栽,槐枯藤欲大于槐。
村翁生在槐枯后,只见藤花几十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首先读懂所给的内容,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手法。此题为全诗翻译,需要学生对原词句进行逐字翻译,然后结合整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来理解。

第一句“槐树千年知孰栽”是说槐树已经生长了千年,谁能够知道它究竟是被谁种下的呢?诗人以“不知”二字反问,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感慨之情;第二句“槐枯藤欲大于槐”,写槐树枯萎之后,只有藤类植物却比槐树还要长得茂盛,这是以物喻人,写出诗人自己年事已高而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凉之感;第三句“村翁生在槐枯后”,诗人自指为“村翁”,意谓自己在老死之前未能见到槐树重新长出新芽的那一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第四句“只见藤花几十回”,写藤萝缠绕了多年,终于攀上了树枝。诗人感叹不已,因为自己的一生也像这个村翁一样,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最终只能看到藤萝缠绕的盛况,而无法亲见自己的成就。

【答案】

野兴

槐树千年知孰栽,槐枯藤欲大于槐。

村翁生在槐枯后,只见藤花几十回。

注解:

①野兴:即《野兴篇》,作者年轻时写的一首咏史抒怀诗。

②孰:谁。

③大:这里用来形容藤蔓之茂密繁复。

④生:出生、出现。

⑤几:几乎,将近。

⑥盛:茂盛、繁盛。⑦尽:完。⑧衰:衰老。⑨空:徒然。⑩衰病:衰老生病,指生命将终。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感慨之作。前两联都是以物喻人。诗人通过描写槐树、槐藤、村翁等物象,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首联“槐树千年知孰栽”一句,诗人以槐树为例,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之情。诗人认为,即使是千年的槐树,也难以找到其种植者。这种感叹,既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也暗含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人在此处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他对世事的不理解。

颔联“槐枯藤欲大于槐”,则是通过对比槐树和藤蔓的生长情况,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慨。在这里,诗人以藤蔓为象征,表达了自己的年事已高而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凉之情。诗人将自己的身世比喻为藤蔓,既突出了自己的卑微,又表达了对世事的不满和失望。

颈联“村翁生在槐枯后,只见藤花几十回”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诗人将自己比作村中的老人,认为自己在老死之前都无法看到槐树重新长出新芽的那一天。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又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尾联“只见藤花几十回”则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总结与感叹。诗人认为自己一生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最终只能看到藤萝缠绕的情景,而无法亲眼目睹自己的成就是徒劳无功的。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槐树、村翁等物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人以物喻人,以物抒情,将自己的身世和感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以物传情的手法,不仅使诗歌更加含蓄深刻,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