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生大化中,伸屈天所与。
草木不怨凋,黄落应节序。
阴虫尔何感,戚戚如私语。
天寒入苦吟,物性有迎距。
徒使孤孽魂,感激愁羁旅。
蛰藏理固然,幽恨谁怜汝。
【注释】
大化:天地万物的造化。物,指草木、鸟兽等。
伸屈:指生长和凋零。天所与:天意使然。
不怨:不抱怨。黄落:树叶飘落。节序:季节更替。
阴虫:隐于土壤中的虫子。戚戚:悲伤的样子。
寒吟:在寒冷中吟诗。
孤孽:孤独无依。孽魂:灵魂。
蛰藏:冬眠。理固然:自然的道理。幽恨:深重的忧思。
怜汝:怜悯你。
【赏析】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诗人感伤的季节。本诗即写秋天的景象,抒自己内心的感慨。首联写草木生灵顺应天意,随遇而安;颔联写草木虽已枯萎,但并不抱怨,因为它们知道这是节气更替的必然结果;颈联写隐伏在土壤里的小虫子,也懂得适应环境,不会为一点小事而感到忧伤;尾联则写自己独处他乡,心情苦闷,只有借诗歌来寄托自己的忧愁。
这首诗是诗人身处异乡,秋风萧瑟之际所作。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深秋图景:万物各得其所,草木虽然枯黄,却能顺应季节的变化,而那些潜伏地下的小虫子也懂得顺时应变,不会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烦恼。然而,这些景物并不能引起诗人内心的感动,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自然规律使然。所以,诗人感叹道:“孤孽魂”只能通过苦吟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了。“孤孽”二字既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又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前途的担忧。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他的愁绪。他想到那些蛰居地下的小虫,虽然默默无闻,但却无人怜悯,这怎能不让他心生感慨呢?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