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憙
【注释】: 1. 丙午暮冬,长夜不寐志感:丙午年冬天的夜晚,作者彻夜不眠。 2. 雪意将舒:雪的意境即将展开。 3. 梅魂乍绽:梅花的花魂刚刚绽放。 4. 枝头冻雀无声:树枝上的寒雀没有鸣叫的声音。 5. 寒侵翠被:寒冷侵袭着翠绿色的被子。 6. 旅枕梦难成:旅途中的枕头上,梦境难以实现。 7. 博得消寒长夜:通过这种方式来抵御严冬的长夜。 8. 芒芒百感:纷繁复杂的情感。 9. 清泪已如冰
春来几日,怎东风已换,馀寒犹峭。转眼烧灯时节过,碧尽天涯芳草。两岸浓烟,半篙新涨,日向溪山绕。暖黄吹绽,数枝杨柳丝袅。 遥听何处渔歌。几声柔橹,日暮孤村渺。对景消愁愁欲破,怎奈更增怀抱。懒牵鱼笺,聊欹凤枕,闷倚蓬窗悄。侍儿遥指,梅花今又开了。 【注释】 丙午:宋高宗绍兴五年(1176),陆游时年五十三岁,因被劾罢官闲居,故称“初春”。 几日:几天。 怎:怎么。 东风:春风。 馀寒:余寒。 碧尽
【注释】 淡月射回廊:淡淡的月光照射着走廊。 西风送晚凉:凉爽的秋风。 铜漏添寒惊夜永,看玉露、欲凝霜:铜制计时器滴漏声传来,使夜晚延长,看着地上如冰似雪的露珠。 岁月怎匆忙:时间过得多么快啊! 秋风断客肠:秋风令人愁肠寸断。 凄凄:凄切悲凉的声音。 侬已是:我已是。 【赏析】 “淡月射回廊”,写景,描写月光洒在回廊上的景象,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西风送晚凉”,点明季节和环境,秋风袭来
开卷添凄婉。忆当日、高才咏絮,兰闺相伴。读画敲诗重剪烛,倦绣月明同玩。又岂料、彩云易散。九载悠悠魂梦杳,叹缘悭、知己人天判。回首处,柔肠断。 注释:打开书籍,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婉约。回忆当年,才华出众的人咏诵柳絮,与美丽的女子在兰房中相伴。阅读绘画,敲击乐器,重新剪烛,疲倦地刺绣,明亮的月光下共同玩耍。没想到像彩云一样容易消散。九年过去了,灵魂和梦想飘荡在远方。感叹命运不公,知己难觅。回首往事
双调,南乡子·寒天作画戏占 闷对小窗棂。冻绿凝脂落笔轻。绘到四时风露态,分明。望去繁枝蝶欲迎。 娇色若闻馨。敢较徐熙旧有名。聊借丹青消旅思,闲评。忘却围炉素手冰。 注释: 1. 闷对小窗棂:面对小窗户,心情郁闷。 2. 冻绿凝脂落笔轻:描绘出冬天的绿色,像凝固的油脂一样细腻而轻盈。 3. 绘到四时风露态:描绘了四季中风和露水的变化。 4. 望去繁枝蝶欲迎:看着繁茂的树枝
注释: 去岁晚春天。叩别尊前。世情似纸惯凉炎。幸托慈恩怜弱息,万种周全。 今又整吟鞭。遥记经年。离怀默默泪重添。独忆报琼知甚日,铭刻衔环。 译文: 去年的晚春时节,我们在尊前告别。世间的人情如薄纸,冷暖自知。庆幸能得到您的慈爱和照顾,您对我百般呵护。 如今我又拿起了马鞭,准备踏上新的旅程。我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年头。虽然分别在即,但我却感到一种深深的思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语,分析、概括出答案。本题要求考生对《满江红·武林留别纤云、诵芬两女史》进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试题的类型是“评价”,然后仔细研读作品,从手法、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现的情思及其效果即可。 “旅思无聊,凭栏处、泪痕重叠”的意思是
【注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 ②永乐:明初永乐县,今属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 ③湘君:即屈原的《湘夫人》。 ④吴绫:产于江苏苏州一带的一种细薄丝织品。 【赏析】 此为一首怀人之作。词中抒写对远别妻子的思念和孤独之感,笔调哀婉,感情真挚。上片写与妻别后,怀念之情日甚一日;下片写妻子在闺房内,操琴书以解思之苦闷。全词构思新颖,情致缠绵,是一首佳作。 春暖昼长,添出几分闲愁。想她绣罢吴绫,裁完玉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才住征车重就道。毷氉频年,命薄难相劝。憔悴天涯归梦杳,霜风裂体惊魂绕。”这是首句,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心情。“才住征车重就道”,刚住下又上路了。诗人在途中,由于旅途劳顿和时局动荡而心烦意乱,所以刚住下又上路了。“毷氉频年”,意思是说奔波劳累了很多年。“命薄难相劝”,自己命运不好,别人很难理解自己的苦衷。“憔悴天涯归梦杳,霜风裂体惊魂绕。”这是第二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念奴娇· 乙巳除夕行抵湘潭,舟中感赋”下片是写思亲怀远之情。“遥念娇小依亲”“当年闺内”,由己及彼,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旅怀转切,金钱频向神卜”两句写自己漂泊在外,思乡心切,又无力改变现状,只好求助于神灵了。 【答案】 念奴娇· 乙巳除夕行抵湘潭,舟中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