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至
过万泉寺 秋风渐起,万泉之水在稻田间泛起层层涟漪。 祖氏庄西,万泉之水汇成一片汪洋,三十顷水田波光粼粼。 这里的人家生计如江南般繁华,数鹅放鸭,提篮采莲。 万泉寺门前,衰败的柳枝依偎在溪水中,蓼花摇曳,生机盎然。 冰藕出泥,被荐为僧人的盘中佳肴,其香冷冽而诱人。 西山之景,日复一日,泼墨山水,寒气袭人,诗中之景让人叹为观止。 一抹浅红映照天际,一声清磬悠扬,引发深思
【注释】 秋晚同志:指作者的朋友。赋:古代一种文体,多用来歌咏风物。 飘萧:风声。风雨满江乡:形容风雨弥漫,笼罩着整个江南水乡。 无那羁愁分外强:没有地方去的羁旅之愁更加强烈。 井上高梧:指井边高大的梧桐树。井上:井台上。 篱边丛菊:指篱笆旁边成簇的菊花。 半天寒色侵归雁:天空中一半是寒冷的色彩侵入了归来的雁群。 一笛秋声怨夕阳:一曲哀怨的笛声吹向落日。 幽寻好向赞公房
诗句: 端书洗砚更焚香,冷淡生涯与转长。 二十四桥红叶遍,雁声和月过东墙。 译文: 端起书本洗涤砚台更加焚香,平淡的生活渐渐变得漫长。 二十四桥上铺满红叶,大雁叫声和月光穿过东墙。 注释: - 端书:指拿起书籍开始阅读学习。 - 洗砚:清洗研墨用的砚台。 - 焚香:点燃香炉以祈福清心。 - 冷淡生涯:形容生活平静无波,不热闹或不刺激。 - 与转长: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日子一天天过去。 -
【注解】 1. 介维:作者的友人,这里指代作者自己。 2. 故人:老朋友。 3. 理归楫:整理船桨准备返程。 4. 秋色:秋天的景色。老芙蕖:形容荷花凋零的样子。 5. 此日一尊酒:今天喝一樽美酒(作告别)。 6. 尺素书:用书信来表达情意。 7. 荒渠:荒芜了的渠道,暗喻荒凉的地方。 8. 羁栖客:被囚禁的客人,暗指作者自己。 9. 旧庐:故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郯城夜行 鞭梢指点问前程,狐帽狼裘踏雪行。 霜月欲沉风力劲,断鸿声里过郯城。 注释: 郯城夜行 鞭梢指点问前程,狐帽狼裘踏雪行。 霜月欲沉风力劲,断鸿声里过郯城。 译文: 鞭梢轻轻指向前方,询问你的前程如何?头戴狐帽、身穿狼皮大衣,踏着雪前行。 月光将要落下,但寒风依然劲吹,我在这断鸿的叫声中,经过郯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行走的情景,通过鞭梢指点、狐帽狼裘等细节
这首诗的译文是:我两次经过庐山,却没有机会去开先寺。飞流的泉水喧哗着客人们的梦,清磬的声音隐约在僧楼之中。树木茂盛时常常有雨,山深秋日也总是如此。送别了开先寺的师傅,我在月光下遥想那里的玉潭。 注释: 1. 两度匡庐过,开先未一游:意思是说我曾经两次经过庐山(匡庐),但没有机会去开先寺。 2. 飞流喧客梦,清磬隐僧楼:意思是说飞流的泉水喧哗着客人们的梦,清磬的声音隐约在僧楼之中。 3.
送别心壁上人返回开先寺,并以此诗为次韵。 邓尉探梅已结束,高僧与我辞行归。 江上挥手话离别,春雨细润衣衫湿。 路途远去山色幽,船帆载着白鸟飞。 你到时已是暮春三月,还有时间欣赏蔷薇花。 注释: 1. 邓尉:山名,在今江苏无锡西。梅花多产于江南一带。 2. 探梅:游览梅花。 3. 别我归:告别我回开先寺。 4. 烟江:烟雾迷蒙的江面。 5. 路逐青山杳:道路通向远处,看不见尽头。 6. 帆携白鸟飞
远道趋庭子,双江入望新。 衔杯酬胜地,作赋拥嘉宾。 笼鸟窥人静,檐蕉过雨频。 离歌犹未发,览眺及芳春。
荒陂朝雨过,浅水浴明沙。 小泊随渔舫,微香送菜花。 春深江势阔,乡远客愁赊。 矫首烟汀外,峰高片月斜。
过雨梅花放,春来得共探。 一江烟漠漠,十里柳毵毵。 胥口帆初挂,横塘路旧谙。 不须山寺近,出郭接晴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