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萧风雨满江乡,无那羁愁分外强。
井上高梧零浅碧,篱边丛菊破深黄。
半天寒色侵归雁,一笛秋声怨夕阳。
何处林泉堪寄傲,幽寻好向赞公房。
【注释】
秋晚同志:指作者的朋友。赋:古代一种文体,多用来歌咏风物。
飘萧:风声。风雨满江乡:形容风雨弥漫,笼罩着整个江南水乡。
无那羁愁分外强:没有地方去的羁旅之愁更加强烈。
井上高梧:指井边高大的梧桐树。井上:井台上。
篱边丛菊:指篱笆旁边成簇的菊花。
半天寒色侵归雁:天空中一半是寒冷的色彩侵入了归来的雁群。
一笛秋声怨夕阳:一曲哀怨的笛声吹向落日。
幽寻好向赞公房:幽静的地方最好去向谢灵运(字元度)的书房。
赞公:即南齐诗人谢灵运,字元度,世称谢公,他曾任永嘉太守,在永嘉郡内建造了别墅,名为“始宁墅”,并自号“始宁居士”。
【译文】
狂风暴雨笼罩着江南水乡,我没有地方可去,羁旅之愁更加强烈。
井台上高大的梧桐树枝干枯黄,篱笆旁成簇的菊花已破败变黄。
天空一半是寒冷的色彩侵入了归来的雁群,一声悲凉的笛声吹向落日。
何处可以幽静地寻访寄放情怀的地方?最好是到谢灵运的书房里。
谢灵运,名元度,字灵运,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曾担任过永嘉太守等职。他喜欢山水,曾在永嘉建造了别墅,并自号为“始宁居士”。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秋,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与友人相会于梓州城西的石桌驿时所作。当时作者因国事而流离失所,心情十分苦闷,因此这首诗充满了忧愤之气。
首联“飘萧风雨满江乡,无那羁愁分外强。”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满天飞舞的秋雨和秋风,使得江乡景色更加凄凉。这两句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的感慨。
颔联“井上高梧零浅碧,篱边丛菊破深黄。”描写的是诗人眼中的秋景。井台上的高梧桐已经枯萎,篱笆边的丛菊花也已经凋零。通过写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颈联“半天寒色侵归雁,一笛秋声怨夕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秋景。天空中一半是寒冷的色彩侵入了归来的雁群,一声悲凉的笛声吹向落日。这两句以动衬静,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尾联“何处林泉堪寄傲?幽寻好向赞公房。”这是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抒发。在这四面楚歌、战乱不已的乱世之中,诗人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寄情傲物的场所。最后一句提到谢灵运,希望借助谢灵运的书房来寄托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