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祥
【解析】 扬州政成桥是扬州市内著名的古桥,因“三河交汇、百渎贯通”而闻名。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本题属于理解诗句含义的题目,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来作答。还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译文: 向北可到三江五湖的分水口——扬子渡;向南可以通到百条河道纵横交错的蠡湖。 注释: ①三河:指黄河、淮河、长江三条大河
继坡公舣舟,谁为过客;问相如题柱,可比升仙。 金武祥在《扬州政成桥联》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扬州月夜图:扬州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在这对对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上联“胜地据淮南”,以云影映水的景象赞美了扬州的地理环境之美。下联“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吹,有人吹到月三更”,则通过描写扬州夜景中的箫声,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宁静的享受。 这副对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美景的赞赏
肇罗道署联是明代理学家宋登春的诗句,出自他的《秋日过罗道士山房》。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游览罗道士山房时的所见所感。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赏析:肇罗道署联七星在北户;一口吸西江。 - 诗意解析: 1. "七星在北户":这里的七星指的是北斗七星,位于夜空中北方。诗人通过仰望星空,想象北斗星在北窗外闪烁的景象。 2. "一口吸西江":这里的“一口”可能是指一种比喻或形象的说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此为七律形式的作品,“丹荔同尝”即共食荔枝,是岭南人的一种习俗;“游宦相从忆南海”,指作者因怀念家乡而作客异乡,所以作者在诗中写道:我们共食荔枝时都怀念着南方的南海(广州);“紫藤过访”即作者到吕稼生住宅拜访,紫藤是一种花木,这里用紫藤作为吕稼生的住所的象征;“结邻且喜近东坡”中的“东坡”是指苏轼
【注释】: 1.挽秦祖永联: 秦祖永,字君玉,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此诗为送别之作。 2.吏隐未归来: 吏隐,即隐居。 3.九月霜清: 九月,农历九月,深秋时节。 4.寒香寻菊径: 菊花盛开时,清香四溢,故名。 5.画禅: 禅宗以绘画、书法等方式传道弘法,称“画禅”。 6.俄解脱: 忽然之间,突然之间。 7.二泉: 二泉寺在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泉水甘冽。 8.桐阴: 桐树的荫影。 9.情话:
注释: 门联,即对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上联“乡社重联九老会”中的“乡社”,指的是家乡的社群或社团;“九老会”,则是指由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聚会。整句的意思是说,在家乡的社群中,我们这些老人经常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和联谊。 下联“诗邻近接两当轩”中的“诗近”,指的是靠近诗歌或者诗词的活动;“两当轩”,则是指一个宽敞明亮的窗户,这里可能暗喻着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与诗歌
这首诗是挽何栻的。何栻,字子韶,号云溪、水部,湖南长沙人,明朝中期著名文学家,与王守仁齐名,有“南王北何”之誉。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何栻生前的文采风流和其诗歌在文人中的广泛影响:他的作品被赞为“长怀水部高吟”,意味着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令人钦佩,其作品被传唱如雷。这里的“云树一江分,长怀水部高吟”表达了诗人对何栻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的诗歌才华的高度赞扬。 第二句中的“烟花三月暮”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注】越王:指勾践。太丘:春秋时晋国大夫士文子,为卫太丘长,其子孙以封地为氏。 挹秀园联(1) 地近越王台,入室有秦时明月; 家传太丘长,登堂怀汉代高风。 注释: “挹秀园”,即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别号,他的书法被誉为“书圣”。 “越王台”,即勾践卧薪尝胆之地。 “秦时明月”,意谓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如秦代明月一样皎洁清朗。 “家传太丘长”,意谓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得自先人的传授。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把握。“挽汪洵联”出自《送汪洵游江西》。此诗前四句写送别,后四句写赠别。首联写离别时的情景,颔联写赠别之意,颈联写友情之长,尾联写惜别之情。全诗以送别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谊。 【答案】 译文: 我们已久为同僚,风月依旧难忘,我唱着和汪洵的《冰泉集》; 桑田沧海变幻,水云依然如故,千年传颂的石鼓文。 赏析: 这首诗是饯汪洵赴江西的送别诗
【注释】 冰井:古寺名。在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唐贞元中建,为江南佛教圣地。 重阳:九月初九,古人认为此日阳气最盛,适于登高远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铅山重游冰井所写。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此地乃“诗人留铭之地”。二句写景,云山如画,令人神往;作重阳,更增添节日气氛。三、四句对偶工整,韵味醇厚,富有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