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三河扬子渡;南通百渎蠡湖船。
【解析】
扬州政成桥是扬州市内著名的古桥,因“三河交汇、百渎贯通”而闻名。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本题属于理解诗句含义的题目,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来作答。还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译文:
向北可到三江五湖的分水口——扬子渡;向南可以通到百条河道纵横交错的蠡湖。
注释:
①三河:指黄河、淮河、长江三条大河。
②百渎:指长江下游及太湖等许多河流的统称。
③政成桥:在扬州市北郊。
赏析:
首联写从北到南,一往无前,势如破竹。“北”,指扬州北边一带地区;“三河”泛指北方地区。“扬子渡”,即扬州城北的古渡口,因地近江南扬州而称之。“南通”,指从南到北的通道。“百渎”,泛指南方地区。“蠡湖”,即今江苏无锡太湖,是太湖上最大的一个湖泊,这里指太湖流域。“船”,代船夫。诗人由政成桥联想到三河汇流之处,又由三河汇流之地想到百渎相通的蠡湖。这一联以“北”“南”为线索,描绘出一幅气势雄阔的江南水乡画卷。
颈联描写了桥梁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和交通的重要性。“政成”点出了桥梁的名称,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自己事业有成的得意心情。“政成”一词,既写出了桥梁所在地的繁荣,也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自信。“百渎”,泛指长江下游及太湖等许多河流的统称。“船”,代船夫。这一联以“百渎”为线索,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交通繁忙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江南一带水乡风光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