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龄
满目 满目红旗载米船,西南何日罢戈鋋。 输军未尽萧何策,忧国空思卜式贤。 薄海遍供金革费,群公莫滥水衡钱。 焦劳尚体君王意,救乱无如俭德先。 注释:满目:目光所及之处。红旗:指战旗。载:运送。米船:运送粮食的船只。西南:指南方。何日:何时。戈鋋:兵器。萧何策:指汉高祖刘邦采纳韩信的计策。萧何为汉朝丞相。卜式:西汉人,以节俭闻名。水衡钱:指皇帝的钱库。焦劳:辛勤操劳。体:体恤。救乱:挽救乱世。俭德
悟石轩玩月 高阁中夜坐,揽此山上月。 译文:在高高的阁楼中夜晚坐着,我在这里欣赏着山中的月亮。 注释:高阁:高处的楼阁。中夜坐:夜晚独自坐着。揽此山上月:这里指欣赏山中的月亮。 赏析:《悟石轩玩月》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写的是诗人独坐于阁楼之上,欣赏着山中的明月;颔联描绘出诗人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月亮的情景;颈联则写出了月光下,万物都被染成白色的景象;尾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出郭见山色,日夕一青苍。 清泉来玉洞,更上漪澜堂。 绠汲无寒暑,冠盖纷游翔。 沾洒若春雪,岩石生幽光。 始知耳目异,旋觉心脾香。 济物固其性,尘垢能相忘。 注释: 1. 出郭见山色,日夕一青苍:走出郊外看到山的颜色,太阳落山时一片苍翠。 2. 清泉来玉洞,更上漪澜堂:清澈的泉水流入如玉般的山洞,再上到波澜起伏的石阶。 3. 绠汲无寒暑,冠盖纷游翔:用绳吊水桶汲水没有冬夏之分,官员们纷纷前来游览
【注释】 恭纪:敬记,恭敬地记述。世祖皇帝:南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号世共,史称“高宗”,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九世孙。 御笔:皇帝的笔迹。钟王:指晋代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钟繇善隶书,王羲之擅行草。后人因以“钟王”泛称书法名家,也指钟王体。 叹逼真:赞叹钟王体写得逼真。不将戈法借儒臣:不要拿兵器的方法去模仿文臣。戈法:兵器上的纹饰。 亲摹:亲自摹写。文敏:宋代名臣文彦博,字彦博,号潞国公
注释: 白鹤来何方,草堂多深樾。 清唳时一闻,林峦自杳绝。 水槛开素书,坐看暮云灭。 石磴落红满,山头吐明月。 风籁一壑清,道心中夜发。 莫使花尽扫,高人有车辙。 译文: 白鹤从何处飞来?在草堂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林间。 时常听见那高傲的叫声,山林中的景象也变得深远而迷离。 打开窗户看到清澈的流水,我静坐在窗前观赏傍晚的云彩渐渐消失。 山石台阶上落英缤纷,月光洒满山顶,照亮了一轮明月。
【注释】: 1. 轻风梅柳暗相催:轻风、梅柳暗中催逼。 2. 客到荒除破石笞:客人到来,在破旧的石头上打节拍。 3. 此日一尊逢暮雨:这一天我独自饮酒,遇到傍晚的细雨。 4. 频年双泪对花开:多年来我总是流泪看着花朵凋谢。 5. 空堂木榻披书坐:空荡的书房中,我在木床上读书。 6. 春水兰舟问字来:春天的水面上,有一只载满书籍的船来到我的面前。 7. 镫火严城知不禁:灯火通明的城池
【注释】 1.“章”:奏章。 2.朱:指皇帝的御笔。 3.清昼:清闲的白天,指朝廷的上朝。 4.经:这里指经筵讲席。 5.弘德殿:在皇宫中,供皇帝读书、讲学的地方。 6.董江都:指东汉末年董卓,因号董江都。 【赏析】 《恭纪世祖皇帝遗事》,是诗人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春正月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写恭纪世祖皇帝事迹,赞颂恭帝勤于听政。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悦耳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益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离宫阅武及初冬,清问还闻下九重。 离宫(指皇帝所居住的宫殿)阅武(检阅军队)到初冬,清问(询问)传来了下九重(皇帝所在的宫廷)。"离宫"指的是皇帝的寝宫,"阅武"则是皇帝检阅军队的活动。"初冬"则是指季节,这里可能指的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冬天。"清问"表示皇帝的询问,可能是关于国家的事务。"下九重"指的是皇帝所在的宫廷,即皇宫的深处。
注释: 1. 族祖按察公署中泠然亭小饮:家族的祖先在按察公署的小亭子里小酌。 2. 肥遁怀徐孺,卑栖忆子真:我羡慕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想起陈抟子(陈子昂)的隐逸之志。 3. 可知同醉客,半是倦游人:可以知道,和我们一样的醉了的人,大半是厌倦仕途的人。 4. 乍拂帘旌燕,将归江渚身:忽然发现帘上的旌旗像大雁一样,就准备回家去长江边了。 5. 持尊向长者,辛苦涉通津:拿着酒杯向着年长的先生敬酒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逐层深入,用一句精炼的语句概括诗歌主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关键词分析作答。“已度千林上,维摩自古今”,意思是已经渡过了无数树林之上的天台山,从古至今,它都以它那巍峨壮丽的气势傲立于众山之巅。这两句是写天台山的自然景色,为全篇写景定下了基调。“半山人语出,孤寺夕阳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