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见山色,日夕一青苍。
清泉来玉洞,更上漪澜堂。
绠汲无寒暑,冠盖纷游翔。
沾洒若春雪,岩石生幽光。
始知耳目异,旋觉心脾香。
济物固其性,尘垢能相忘。

出郭见山色,日夕一青苍。

清泉来玉洞,更上漪澜堂。

绠汲无寒暑,冠盖纷游翔。

沾洒若春雪,岩石生幽光。

始知耳目异,旋觉心脾香。

济物固其性,尘垢能相忘。

注释:

  1. 出郭见山色,日夕一青苍:走出郊外看到山的颜色,太阳落山时一片苍翠。
  2. 清泉来玉洞,更上漪澜堂:清澈的泉水流入如玉般的山洞,再上到波澜起伏的石阶。
  3. 绠汲无寒暑,冠盖纷游翔:用绳吊水桶汲水没有冬夏之分,官员们纷纷前来游览。
  4. 沾洒若春雪,岩石生幽光:泉水像春天的雪花一样洒落在岩石上,使岩石显得幽暗发亮。
  5. 始知耳目异,旋觉心脾香:这才知道人的感官和听觉与动物不同,转瞬间觉得心灵得到了滋养。
  6. 济物固其性,尘垢能相忘:帮助他人是本性所在,世俗的污秽也能忘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山水、泉水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联“出郭见山色,日夕一青苍”展现了诗人走出城市,见到青山绿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颔联“清泉来玉洞,更上漪澜堂”进一步描绘了泉水从洞穴中流出,波纹荡漾在石阶之上的景象。颈联“绠汲无寒暑,冠盖纷游翔”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此汲水,官员们前来游览的场景。尾联“沾洒若春雪,岩石生幽光”以春雪比喻泉水的清澈明亮,岩石因泉水的滋润而显得幽暗发亮,寓意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最后两句“始知耳目异,旋觉心脾香”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认识到人与动物的差异,并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全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泉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超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