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章江警急多,滕王楼阁转嵯峨。
雕鞍晓日明珠玉,列帐秋风泣绮罗。
坐算几闻黄石略,战酣谁奋鲁阳戈?
司农日夜忧财匮,击鼓椎牛气若何?
杂感三首·其一
烽火章江警急多,滕王楼阁转嵯峨。
雕鞍晓日明珠玉,列帐秋风泣绮罗。
坐算几闻黄石略,战酣谁奋鲁阳戈?
司农日夜忧财匮,击鼓椎牛气若何?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烽火章江警急多:此处描绘了章江地区因战争而频繁响起的警报声,反映了当时紧张的战争环境。
- 滕王楼阁转嵯峨:描述了滕王楼阁因战争而变得破旧不堪,凸显了战乱对城市风貌的破坏。
- 雕鞍晓日明珠玉:形容战马在清晨阳光下鞍具上的珠光宝气,暗示着战士的荣耀与牺牲。
- 列帐秋风泣绮罗:描述战士们在帐篷中,听着秋风吹过的风铃声,心中充满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哀伤。
- 坐算几闻黄石略:表达出作者对历史人物如黄石公等军事策略家的敬仰,以及他们智谋的钦佩。
- 战酣谁奋鲁阳戈:借用鲁阳戈(传说中的一把能够抵挡太阳光照射的宝剑)来象征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情景。
- 司农日夜忧财匮:这里“司农”指的是主管财政的官员,通过其日夜担忧国家财政短缺的描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
- 击鼓椎牛气若何:用击鼓和椎牛来比喻士气高昂的战斗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斗志昂扬、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译文注释
《杂感三首·其一》是清朝诗人王昊的作品。诗中写道:“直北长河日夜流,宣房遗迹总堪愁。黄旗万舸喧淮口,白马千家哭汴州。筑岸已迁都水使,转筹谁是富民侯?可怜璧马虚沉外,不救南方赤地忧。” 这句话描述了北方的长河昼夜不息地流淌,那些曾经繁华的宣房遗迹现在却令人感到忧愁。黄河边上,黄色的旗帜飘扬,无数的船只在淮河口喧哗,而千里之外的汴州却有无数家庭在哭泣。朝廷已经迁移了治水的官员,谁来担任富有百姓的重任呢?可惜的是,那些珍贵的马匹已经被丢弃在远方,无法拯救南方那片被灾难笼罩的土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