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中夜坐,揽此山上月。
目尽意未已,移步向林樾。
碧草色欲无,朱华影俱白。
微火出上方,清风吹片石。
人语渐不闻,吾心共幽阒。
静理常在山,浮生喜为客。
清光永若兹,芳菲有消歇。
悟石轩玩月
高阁中夜坐,揽此山上月。
译文:在高高的阁楼中夜晚坐着,我在这里欣赏着山中的月亮。
注释:高阁:高处的楼阁。中夜坐:夜晚独自坐着。揽此山上月:这里指欣赏山中的月亮。
赏析:《悟石轩玩月》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写的是诗人独坐于阁楼之上,欣赏着山中的明月;颔联描绘出诗人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月亮的情景;颈联则写出了月光下,万物都被染成白色的景象;尾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即人世间的种种繁华与喧嚣,最终都归于寂静。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译文:目尽意未已,移步向林樾。
译文: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美景,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注释:移步:移动脚步,表示四处观望。林樾:树林和树影。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心中的愉悦之情难以言表的场景。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译文:碧草色欲无,朱华影俱白。
译文:绿色的草丛仿佛没有颜色,红色的花朵的影子也显得苍白。
注释:碧草色欲无:绿色的草丛仿佛没有颜色。朱华:红色花朵。影俱白:红色的花朵的影子也显得苍白。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色的草丛和红色的花朵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在这美丽的景象之中,诗人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寂寥和落寞,仿佛是在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译文:微火出上方,清风吹片石。
译文:微微火光从上方透出,一阵清风吹拂着石头发出的声音。
注释:微火:微弱的火光。出上方:从上方透出。
赏析: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一处幽静的景致。微火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而清风轻拂过石头,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译文:人语渐不闻,吾心共幽阒。
译文:人声渐渐听不到了,我的心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变得安静。
注释:人语:人们说话的声音。不闻:听不见。吾心:我的心。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喧嚣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当他远离了人群,置身于大自然中时,他感到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变得异常安静。这种感受让他感到满足和愉悦。
译文:静理常在山,浮生喜为客。
译文:常理总是存在于山中,浮生(人生)喜欢成为过客。
注释:静理:永恒不变的规律或道理。山:指山中。浮生:指人生,即短暂的生命。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认识。他明白,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生中,都有着永恒的道理和规律。而这些道理和规律是不变的,它们像山一样静静地存在。而人的生命就像过客一样短暂,我们应当珍惜每一个瞬间,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妙与丰富。
译文:清光永若兹,芳菲有消歇。
译文:清澈的光辉永远如此,芳香的气息终将消散消失。
注释:清光:明亮的光芒。永若兹:永远如此。芳菲:芳香的气息。
赏析:这句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终结。它告诉我们,无论美好的事物多么短暂,它们总会过去;而我们也要学会接受这种无常,珍惜现在的时光。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每一次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