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遁怀徐孺,卑栖忆子真。
可知同醉客,半是倦游人。
乍拂帘旌燕,将归江渚身。
持尊向长者,辛苦涉通津。

注释:

  1. 族祖按察公署中泠然亭小饮:家族的祖先在按察公署的小亭子里小酌。
  2. 肥遁怀徐孺,卑栖忆子真:我羡慕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想起陈抟子(陈子昂)的隐逸之志。
  3. 可知同醉客,半是倦游人:可以知道,和我们一样的醉了的人,大半是厌倦仕途的人。
  4. 乍拂帘旌燕,将归江渚身:忽然发现帘上的旌旗像大雁一样,就准备回家去长江边了。
  5. 持尊向长者,辛苦涉通津:拿着酒杯向着年长的先生敬酒,辛苦地过了那道通济河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宴会上饮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族祖按察公署中泠然亭小饮”,描述了诗人家族的祖先在按察公署的一座小亭子里小憩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小饮”二字,巧妙地暗示了他与家人的亲密无间、融洽和谐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家族传统的尊崇和怀念之情。
    次句“肥遁怀徐孺,卑栖忆子真”,则是诗人自我反思的一种表现。他羡慕陶渊明那种悠然自得、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同时回忆起陈抟子那样的隐士风范。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既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两句“可知同醉客,半是倦游人”,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隐逸思想。他认为,那些能够与自己一同畅饮、畅谈的人,多半都是厌倦了仕途的人,他们选择隐退山林,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种认识不仅体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也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两句“乍拂帘旌燕,将归江渚身”,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他看着窗外的大雁飞过,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期待。而当他举起酒杯敬向年长的先生时,更是表现出他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和渴望。这些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家族聚会为背景,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通过自我反省和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