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佳
【注释】 1.曾文正公诗集:指曾国藩的诗集。曾文正,即曾国藩(公元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长沙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文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2.脱尽:摆脱干净。 3.词源:诗词的源头。 4.汉魏:指汉代和魏代。 5.律苏黄:律诗、绝句、小令、宋词等诗歌体裁。 6.钧天广乐:天上的音乐。钧,大;天,天空。广乐
小别梁园二十年,归来情话两缠绵。仲宣体弱吾原虑,不料伤秋在眼前。 仲宣体,即指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庞统,字士元,号仲宣先生。他因体弱多病而早逝,因此后人常以此形容身体不佳之人。张洵佳在这首诗中借用了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其身体状况的担忧。 诗中的“仲宣体弱吾原虑”,指的是诗人担心好友因为体质较弱而在秋季容易感到不适或生病。这里的“原虑”表示诗人原本就对此有所忧虑
【注释】:呕血:吐血。二首:这里指作者自己编了两首诗。自叹:自我叹息。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写的,他感叹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第一句“呕血文章刻苦成”说他自己写诗非常努力,呕尽心血;第二句“直将身命搏前程”说他为了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第三句“而今回首哑然笑”,说自己现在回头看看过去,觉得可笑;第四句“只合沈迷过一生”,说只能这样沉溺于过去的生活里度过一生
【注释】 予:我。 历年:多年来。 荪湄:指诗人的朋友。 披襟:解开衣襟,形容开怀畅谈的样子。 岸帻:整理头巾,形容理发时的样子。 怡情:使心情愉快。 移榻:搬来躺床。 作古:去世。 其:代词,这里指荪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诗人在多年避暑的祠堂里,邀友同住,与朋友一起吟诗赏景,十分惬意。然而,今夏荪湄要离去了,诗人感到惆怅不已,于是写了八首悼念诗篇。其中第一首是写对荪湄的怀念之情
【注释】: 1. 凉月:指清凉的月光。2. 静宜:清幽适宜。3. 迟眠:晚睡。4. 娇女:年轻漂亮的女子,这里指少女。5. 嬉相告:嬉闹着告诉彼此。6. 蟋蟀(xīxiè):昆虫,善鸣,俗称“促织”、“蟋蟀儿”。7. 阶前。8. 捉一头:捉到一只蟋蟀。9. 留:留下。 译文: 我每年都在避暑寺里避寒,经常邀荪湄在这里小住,披衣对岸,相对怡情。今年夏天移榻来寺而荪湄去秋就去世了,怅然赋此诗八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予历年避暑祠中,每邀荪湄小住,披襟岸帻相对怡情”,意思是:我多年来在避暑的祠中避暑,经常邀请苏湄在这里暂避酷暑,披衣解带地对饮畅谈,以消愁释恨;“今夏移榻来祠而荪湄去秋作古矣,怅赋此诗八首”的意思是:这年夏天我移席到这个祠堂避暑,而苏湄却在前一年秋天已经去世了,不禁感慨万分,写下了这八首诗;“中年旅食叹无家,才筑菟裘计又差”,意思是:中年流落他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各项中可以表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词,结合诗句体会情感。作答时应先指出每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写作背景及手法等赏析情感。“河山如梦酒炉空”,诗人感叹国势衰微、山河破碎如同一场梦境,酒炉空空,无酒可斟,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玉笛山阳一曲终”,玉笛声在山阳吹奏完毕,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珍重遗孤门户立
【注】:予,我;荪湄,诗人的朋友。 玉露金风大火流,惊心时序又逢秋。 译文:《玉露金风》是《诗经·周南·汉广》中的一首民歌,这里用它来比喻秋天的寒意。“大火”是指夏天的炎热。“惊心时序又逢秋”,是说作者听到《玉露金风》,心中惊悸,感到时间又到了秋天。 诗情澹写空无迹,书卷横摊乱不收。 译文:我的心情像秋天的湖面一样平静,没有痕迹。我把书桌上的书卷横放着,乱糟糟的。 赏析
【注释】 予:我。历年:指多年。避暑祠中:在清凉的庙里避暑。每邀荪湄小住:每次邀请荪湄来小住。披襟:张开衣襟,形容畅快地谈笑。岸帻:把头巾解开。相对怡情:互相谈笑,使心情舒畅。移榻:搬到庙里的床铺上休息。去秋作古:秋天去世了。作古:逝世。怅赋此诗八首:很遗憾地写这首诗八首。其六:这首诗是第六首。 【赏析】 这首是作者晚年怀念荪湄所作的七绝组诗。诗人在夏日移榻于庙中避暑时,与友人荪湄相会。他们畅谈
百战难居震主功,自然鸟尽要藏弓。 英雄早分衔冤死,何必临行累蒯通。 译文: 在战场上历经百战的韩信,深知自己的功绩难以久居高位,自然会像鸟儿一样收起弓箭,不再显露锋芒。英雄早知自己会被冤杀,何必在临走前拖累蒯通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韩信的经历来表达人生的哲理和对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韩信在百战中的英勇表现,表达了他的聪明与机敏,同时也暗示了他的野心与危险。诗中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