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过陈留绅耆妇孺夹道钱留予为惘惘慰藉而行 - 注释: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一位有名望的绅士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子女,站在路边等待,并给了苏轼一些钱作为安慰和资助。 - 赏析:这里展现了诗人对当地绅士及其家庭遭遇的同情和关怀。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慷慨和对弱势群体的支持。 2. 两年鸿爪此勾留,惭愧逢人说故侯 - 注释
翻译为英文是 "Bright and pure, untainted by the dust of the world, it blooms without the aid of east winds that bring spring."。 诗句原文与翻译: > 冰姿濯濯绝纤尘,不藉东风已放春。 注释: - 冰姿:形容梅花的洁白和纯洁。 - 濯濯:形容梅花的晶莹剔透。 - 纤尘
诗名:子随同年招游随寓观梅二首 其一 故人招我驻吟鞭,琼玉林中小洞天。清福自知修不到,一觞沾醉仗逋仙。 注释与赏析: - 故人:指我的一位老友,邀请我去欣赏梅花,并停下脚步吟咏。 - 驻吟鞭:停下吟咏的马鞭,比喻停下匆忙的脚步,沉浸在自然美景中。 - 琼玉林中:形容梅花如琼玉般美丽,生长在林中的小天地中。 - 小洞天:用来形容林中的小空间,仿佛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小天地。 - 清福
沪上感怀 杨柳堤边夕照平,绿芜春暮不胜情。 旧时红豆抛残处,多少相思子又生。 注释翻译: 杨柳堤边,夕阳西下,水面平静无波,仿佛一切都被柔和的光线抚平。绿草萋萋蔓延至天际,春天的暮色里,我不禁感叹岁月无情,心中的情感却难以平息。 昔日的红豆,曾经种在心间,如今却散落一地,那些曾经的深情厚意,如今只能化为相思之果,再次生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
注释译文赏析: 三千里外息征鞍,客里情怀强自宽。 只有关山今夜月,又教儿女忆长安。 步月:即踏月而游。 三千里外息征鞍:离家万里,身在异乡,只有骑马远行来驱散愁苦。征鞍:马鞍。息:停、止,这里指停下、歇下。三千里外:离家很远。 客里情怀强自宽:在客居他乡的生活中,我努力地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宽舒些。客里:旅居异地,远离家乡的人。情怀:心情。强:努力。 只有关山今夜月:只有在关山之巅的今夜的明月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译文,并注明关键词语”,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答案】 译文: 新插的秧苗长满了田地,方圆一片绿油油像镜子一样,碧水环绕着田畴。 天然美景任凭谁能画出它来,我把它献给诗人王维的《辋川图》。 注释: 活水新苗:刚栽下的小苗。插满田:指秧苗生长得很好。方圆:四周。如镜:形容水面平静。绿如烟
【注释】 青:青色。排闼:推门。浮一角山:青石山耸立在门槛外。镇日:整天。缘何事:什么事?清流:清澈的泉水。关:门扉,即“关上门”。 【赏析】 《新秋即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至天宝四载(公元745年)间任江宁丞时所作的组诗作品,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这首诗写诗人登高远眺,凭栏遐想,寄寓了诗人对时世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排闼青浮一角山”
【注释】 出:露出,显现。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逗:映衬的意思。绛云:红色如绛的云霞。如意花:佛家语,指吉祥如意的花朵。 【赏析】 这是写莲的两首绝句,是咏莲之作。第一首咏红莲,第二首咏白莲。 莲花在诗人心目中,总是纯洁、高雅、美丽的象征物。诗中用“出水亭亭”、“临波仙子”等形象的比喻,赞美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和亭亭玉立的优美风姿;用“净无瑕”形容它的美丽,以“绛云凉雪交相映
注释:我依然在青云之上,心中充满了羞愧,因为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了。山中的灵气已经认识我,欢迎我的到来。我已经离开这个地方整整四十年了。 赏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怀之作
【注释】 梅村:即唐末诗人李山甫。生性多情句自工:指山甫诗作中情感真挚,自然天成。身处天宝乱离中:指山甫生于天宝年间,经历了安史之乱。杜陵:即杜甫。悱恻缠绵一例同:言杜甫、李白的诗风皆悲壮缠绵,有共同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读《梅村集》时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自己与梅村的性情相投,后两句则说他们的作品风格相同,都是悲壮缠绵。全诗表达了对梅村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