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寿
《淮阴侯二首》的译文如下: 矫矫韩侯孰知己,前惟漂母后吕雉。 无侯刘忽诸有侯,吕侯功成竟诛死。 母能活侯雉杀侯,生死英雄两女子。 汉高祖,萧相国,知侯只得皮毛耳。 注释解析: 1. “矫矫韩侯孰知己” :韩信(即韩侯)是一位英明的将领,他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2. “前惟漂母后吕雉” :在他成功之前,只有一位名叫漂母的女性支持他;在他功成名就之后
【注释】 日出行:指日出时出游。 照见横山道:日初升照见横山的路径。 昨夜寄书人,归时破清晓:昨晚送信的人离去,清晨才回来。 破清晓:破晓时分。 天鸡啼:报晓的鸡鸣声。 佳人梦困碧窗西:美人梦中被晨光惊醒,睡眼朦胧。 起梳云髻双眉齐:起来梳理云鬓和眉毛,整齐如画。 虚堂送暖卧清昼:在空荡无一物的大厅里,暖暖地躺卧着。 玉容婵娟燕钗坠:容颜像美玉一样洁白娇嫩,发髻像燕子一样轻盈。 轻车辚辚动微雷
这首诗的译文是: 南山上有高大的树木,寒夜中乌儿绕树飞翔。 得到食物喂饱了它们的孩子,呜咽的声音常常不离嘴。 突然有一天母鸟死了,孩子乌儿悲伤不已。 昔日幼鸟住在有巢的地方,如今雏鸟只能栖息在没有枝干之处。 昔日幼鸟的肚子总是满满的,如今雏鸟的鸣叫总伴随着饥饿。 风雨中雏鸟无处可依,稻粱中雏鸟又怎知晓? 翅膀折断坠落山崖下,你这些雏鸟究竟要做什么? 我愿跟随母鸟离去,难道肯接受其他幼鸟的欺侮吗?
诗句释义 - 白马:通常指的是一匹英俊的马。 - 谁家子:询问这匹白马的主人是谁,表达了对主人身份的好奇或赞赏。 - 金鞍百宝妆:指马配备有豪华装饰,如金制鞍具和各种宝石饰品。 - 青丝当作鞭:使用青色丝线制成的马鞭,象征着地位高贵或富有。 - 紫丝当作缰:使用紫色丝线制成的缰绳,同样象征着高贵或富有。 - 绣衣悬日月:指马身上的衣物绣有日月图案,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和华丽的外表。 -
淮阴侯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与刘邦结为异性兄弟,共同打下了汉朝江山。但是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遭到刘邦的猜疑,被逼自杀身亡。这首诗就是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忆和感慨。 首句“世间恨事宁有此”,诗人感叹世间竟然有如此令人痛恨的事情。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韩信和雍齿的不同看法。他认为,韩王之所以不如雍齿,是因为韩王没有功劳却得到了封赏,而雍齿虽然无功,但最终却得以善终。 中间四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何步樵少尹: - 何步樵:这里指的可能是一个人名或地名,但在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 少尹: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君王处理政务。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官员的名字,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上下文,无法确定其确切含义。 2. 捧海浇萤意气遒: - 捧海浇萤:形容做事充满激情和决心。捧海,意味着用尽全力;浇萤,指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萤火虫)。 - 意气遒:意气豪迈,气概非凡。
诗句解析: 1. 才人渊薮旧根苗 - 这句话中的“才人”指的是有才华的人,“渊薮”则是指人才聚集之地,这里指代的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旧根苗”则可能意味着这些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和根基。 - 注释:才人,才华横溢的人聚集的地方;渊薮,比喻人才辈出的地方。 2. 毅魄忠魂赋大招 - “毅魄”指的是坚毅的精神或坚定的意志,“忠魂”则是指忠诚的灵魂。而“赋大招”则是对这种精神或灵魂的一种赞美或歌颂
独树孤生气不前,子规啼血是何年。 谁将五色娲皇石,尽补人间忉利天。 注释: 独树孤生,生机勃勃,却因孤立无援而无法前行;子规鸟的啼血仿佛在询问这究竟是哪一年的事情。 是谁用五彩斑斓的娲皇石来修补了人间的“忉利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但孤立无援的景象,通过子规鸟的啼血这一具象表达,引发人们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中使用了“独树孤生”、“子规啼血”等词汇
诗意表达着中秋夜的月光异常明亮,仿佛没有受到什么限制,与常理相违背。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下面将根据上述内容给出更多详细信息: - 诗句原文: 壶园中秋待月四首其三 清光今夜十分满,谁道扬州只二分。 多少往来名利客,笙歌忍向月中闻。 - 译文解释: 在今晚的中秋之夜,月光异常皎洁,似乎洒满了整个天空,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只有扬州的一半光景。然而,在这明亮的夜晚
阅历二首 经历风霜岁月变,长镵在手万物轻。 蟾辉照亮婆娑影,疑是山妻送晚耕。 注释: 阅历:经历过、体验过。 长镵(chān):长柄的锄头。 蟾辉:月亮的光辉。 婆娑:形容树叶随风摇摆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经历风霜岁月变迁后,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通过使用长镵和蟾辉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和不屈。诗中的“疑是山妻送晚耕”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