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高树,寒乌夜绕之。
得食哺其子,呜呜长不离。
一旦母乌死,儿乌恻然悲。
昔雏居有巢,今雏宿无枝。
昔雏腹常饱,今雏啼恒饥。
风雨雏何依,稻粱雏何知。
折翼坠崖下,尔雏诚何为。
愿从母乌去,肯受他雏欺。
这首诗的译文是:
南山上有高大的树木,寒夜中乌儿绕树飞翔。
得到食物喂饱了它们的孩子,呜咽的声音常常不离嘴。
突然有一天母鸟死了,孩子乌儿悲伤不已。
昔日幼鸟住在有巢的地方,如今雏鸟只能栖息在没有枝干之处。
昔日幼鸟的肚子总是满满的,如今雏鸟的鸣叫总伴随着饥饿。
风雨中雏鸟无处可依,稻粱中雏鸟又怎知晓?
翅膀折断坠落山崖下,你这些雏鸟究竟要做什么?
我愿跟随母鸟离去,难道肯接受其他幼鸟的欺侮吗?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南山有高树:南山上有很多高大的树木。
- 寒乌夜绕之:夜晚寒冷时,乌鸦围绕着大树飞绕。
- 得食哺其子,呜呜长不离:乌鸦找到食物后喂养自己的幼崽,叫声“呜呜”一直不离开。
- 一旦母乌死,儿乌恻然悲:如果母亲死去,幼乌会感到悲伤。
- 昔雏居有巢,今雏宿无枝:昔日的幼鸟住在有巢的地方,现在的幼鸟只能栖息在没有枝干的树上。
- 风雨雏何依,稻粱雏何知:在风雨中幼鸟无处可依,不知道如何生存。
- 折翼坠崖下,尔雏诚何为:翅膀折断坠落在山崖下,你们这些幼鸟究竟要做什么?
- 愿从母乌去,肯受他雏欺:我愿意追随母乌离去,难道肯接受其他幼鸟的欺侮吗?
- 童乌行:这是一首描写乌鸦行为的诗,通过乌鸦的生活习性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乌鸦的生活习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思考。乌鸦在诗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生命的脆弱、自然的残酷和社会的冷漠。诗人通过对乌鸦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担忧。诗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