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任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对山水画册上图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以“结茅秋树根”开首,点明画中景象,接着写画中的山景,再由画到人,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最后又回到画面,点出主题。 “结茅秋树根”,意思是说画中有一座茅屋,它坐落在秋天的树根之上,这里暗含着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志向。 “树声响策策”,“策策”形容风吹树的声音,这里指树林发出的声音
注释: 篱笆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枫树林中落叶簌簌。 霜风傍晚更加响亮,草屋日落时分。 远处的炊烟在黄昏时才开始红,高悬的月亮尚未完全变白。 牧人吹着笛子,声音忽远忽近,断断续续地传来。 柴门各家正在吃晚饭,灯光从树隙透出。 古路两旁长满了寒烟,哪里还有人影? 译文: 篱笆边的竹子在风中沙沙作响,枫树林里落叶簌簌。 晚风越加凛冽,草屋已近傍晚时分。 远处的炊烟在黄昏时才渐渐升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开放性试题,答好这类题目一定要认真研读诗歌,从题材、内容、主题、手法等各方面去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隔河种桑柘,蔼蔼浮晴烟。”隔着一条河种植桑树与柘树,在晴朗的日子里,淡淡的烟雾缭绕着它们。这句写景,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图。
【诗句注释】 宿羚羊峡: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羚羊峡是长江三峡中最为险峻的一段,两岸峭壁上有数十个悬崖峭壁,其中最险峻的是犀牛望月和空王寨两处,故又称“双崖”。 冯夷幽宫:指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河神)的庙宇,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幽宫,指深宫,即冯夷庙内。 鸣钟鼓:指庙内的钟鼓之音。 老蛟吟啸吹逢逢:老蛟,传说为龙的一种,能变化成各种形状,这里指夔州府一带的老龙。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吟啸,长声而吟唱。逢逢
诗名:题山水画册 注释: - “千岩穷攀跻”: 形容登山之难,攀登千岩的艰辛。 - “绝巘非人境”: 形容山峰之险峻,非人间之地。 - “岂知六七家”: 惊讶于山中只有六七十户人家。 - “卜筑在翠岭”: 选择建屋在青翠的山岭上。 - “天绅奔石梁”: 形容石梁飞腾如龙。 - “云气出丹井”: 描述山中有仙气,如同仙境一般。 - “策杖入浮岚”: 手持拐杖进入飘渺的山雾中。 - “微茫湿衣领”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作“题山水画册”。前四句描写画中之景,后三句写画外之情。全诗意境苍凉,语言凝练,富有生活气息。 【答案】 译文: 四周的山都暗得像云,天地一片肃杀之气笼罩着。衰败的柳树被寒烟凝结,冻僵了的鸟儿静静伏在船底。悄然地停泊在孤篷之下,能否借来酒解寂寞?近村没有灯火,我在这里过夜。喔喔天鸡报晓,曙光照亮东方大地。 赏析:①起首两句写诗人所见之景,四山同云,天地肃杀
《端砚》 羚羊峡暗秋月高,紫云一片沈江皋。 欲散不散能坚牢,风纹水纹相周遭。 穷渊蕴结而甄陶,石工下缒斤斧操。 诛求窟穴驱鲸鳌,羊肝鲜割微腥臊。 拊不留手濡其膏,白叶芭蕉青葡萄。 中有浮动千溪毛,纱帷画静松风颾。 琉璃匣底鸣嘈嘈,夜郎之波牂牁涛。 百川砥柱归宣毫,赓金石声宁非豪。 注释与赏析: - 羚羊峡暗秋月高:“羚羊峡”是地名,位于中国南方山区,这里用“秋月高”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晚山景
拜石斋先生墓下 明季将板荡,盈廷乘纪纲。维公起南服,义勇含风霜。国是既委靡,士气多沮伤。公思力挽之,劲弩千钧张。明体乃达用,所重扶纲常。是时急功利,枢辅谋不臧。 释义:明朝末年,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朝廷中充斥着各种纷争和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石斋(明末忠臣)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起了挽救国家的责任。他不仅具有高尚的品德,还具备坚定的意志和勇气,面对困难毫不退缩。 译文
【解析】 题山水画册 雨霁阳景升,层峦净新沐。无云气自蒸,未叶山已绿。匼匝千万峰,泼染八九屋。何来幽谷声,丁丁响伐木。 【注释】 ①“题山水画册”:指题写于山水画上的诗。 ②“雨霁阳景升”:指阴雨过后,阳光照射在景物上。 ③“层峦净新沐”:指山峰经过雨水洗涤,显得更加清新明亮。 ④“无云气自蒸”:指没有云雾笼罩的天气,自然光线充足。 ⑤“未叶山已绿”:指树叶还未长出来,但山林已经变得郁郁葱葱。
注释: 1. 题山水画册:在画册上题诗。 2. 山阿有嘉树,葛藟其累之:山腰有棵好树,缠绕在上面的葛藤拖累它。 3. 凉飔急吹叶:清凉的微风急促地吹动树叶。 4. 散落江之湄:飘落至江边。 5. 欲瞑山更寂,浅渚生涟漪:想要闭眼休息,却听到更深的寂静,小洲泛起涟漪。 6. 蒲稗见唼喋,遂起投纶思:看到水草和小鱼在水中嬉戏,激起了我投掷鱼竿的想法。 7. 得失安可知,一竿聊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