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秋树根,树声响策策。
高天无片云,一室照虚白。
远籁喧更静,落叶扫还积。
孤兴每独往,涉趣惬所适。
岂敢生遐心,吾庐千竹隔。
知无载酒人,吾非扬子宅。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对山水画册上图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以“结茅秋树根”开首,点明画中景象,接着写画中的山景,再由画到人,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最后又回到画面,点出主题。
“结茅秋树根”,意思是说画中有一座茅屋,它坐落在秋天的树根之上,这里暗含着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志向。
“树声响策策”,“策策”形容风吹树的声音,这里指树林发出的声音。诗人通过这一声音表现了山间林木茂密,风来时树叶沙沙作响的景象。
“高天无片云”,“云”字用得很妙。此处的“云”并不是指天空中的云朵,而是指树木。因为树木高大,所以能挡住阳光,使得周围的环境变得十分明亮;而树木之间留下的空隙,则仿佛是天空中的“云”。
“一室照虚白”,“虚白”指的是空阔、空旷的地方。这句的意思是说,整个屋子都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之下,四周一片空旷。这里不仅写出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远籁喧更静”,“籁”是指风声、雨声等自然之声。这句的意思是说,远处传来的风声更加显得幽静。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也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喧嚣生活的厌倦和向往。
“落叶扫还积”,“积”是指地面上的落叶堆积如山。这句的意思是说,落叶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好像没有一样。这里既写出了秋天的景色,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大自然变化的感慨。
“孤兴每独往”,“孤兴”指的是孤独的情感或情趣。这里的“独”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独自欣赏这幅画;二是诗人独自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这句的意思是说,每当自己独自一人时,就喜欢独自前往画中欣赏美景,感受那份宁静和美好。
“涉趣惬所适”,“涉趣”指的是接触或体验一种情趣;“所适”则是指适宜之处。这里的“所适”可以理解为“适合”、“适宜”。这句的意思是说,每当接触或体验一种情趣时,就会感到十分惬意和满足。
“岂敢生遐心”,“生”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产生、出现。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怎么可能产生远游他乡的念头呢?这里的“遐心”指的是远方的心、遥远的念头或思绪。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和怀念,也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吾庐千竹隔”,“庐”是指房屋;“竹”则是竹子。这里的“千竹”可以解释为许多竹子,也可以理解为很多竹林。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的住所被千竹环绕着,与世隔绝,仿佛与外界隔绝了一般。这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是一幅山水画题诗。从题目看,这是一幅描绘秋天山林风景的画,诗人观画后作诗题之,并自题其款识于画幅之后。诗中描绘的是一幅秋日山林图,画中景物以秋色为主,有树木、山峰、白云、流水、月亮等等。诗中描写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读来令人陶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