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注释】: 1. 采桑子·闰中秋即事:词牌名,又名“庆清朝”、“满庭芳”、“木兰花慢”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仄韵转一平韵。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一叠韵。 2. 秋光皎洁逾前度:皎洁,明亮;逾,超过;前度,以前的时节。这句诗意思是:秋天的光辉比往年更加明亮。 3. 花影屏山:花影,指花的影子,这里指的是月光下的花朵;屏山,屏风上的山石,用来遮挡月光;这句诗意思是:月光下
【注释】 春阴:春天的天气阴晴不定。芳菲节:指春天,因为春天是花开时节,所以叫芳菲节。雨细风尖:小雨细而风大,形容天气很寒冷。蝶怨蜂嫌:比喻女子对男子的怨恨。轻暖:天气不冷也不热。忺:愉快,高兴。旧游约略:过去的游历时日不远,但已难以记起。和谁话:和谁在一起说话。彩笔慵拈:懒得用彩笔来写诗。蕙炷慵添:也作“蕙炷慵拈”,意思是懒得点燃香料。蕙炷:香草制的香料。满院飞花怕卷帘:院子里落满了花
诗句翻译 - 轻云淡月朦胧地:描述夜晚的天气,云朵轻薄,月亮也显得朦胧。 - 乍转东风:突然之间,春风开始吹动。 - 寒意重重:感觉非常冷,好像有层层的寒气。 - 满路灯花不肯红:路灯下的花都不愿意开放,显得格外冷清。 - 小车遥夜临郊陌:一辆小车在深夜里行驶在郊外的小路上。 - 直少人踪:几乎看不到有人。 - 寂寞阑空:感到非常的孤独和空虚。 - 多少楼台梦正浓:许多高楼大厦中
诗句释义 1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 - “白衣裳”:白色的衣服,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衣着。 - “凭朱栏立”:靠在红色的栏杆上站着。 - “凉月趖西”:指明亮的月亮从西边升起或落下。这里的“趖”是错别字,应为“升”,意为月亮上升。 2.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 “点鬓霜微”:形容头发因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白发,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 “岁晏知君归不归”
诗句释义 - 那能寂寞芳菲节: 这个表达可能意味着在花开季节感到孤独或寂寞,因为花朵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欲话生平: 想要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遭遇。 - 夜已三更: 夜晚已经很深了,可能是深夜。 - 一阕悲歌泪暗零: 这里指唱出悲伤的歌曲,泪水无声地落下。 - 须知秋叶春花促: 知道秋天的叶子和春天的花都是短暂的,它们都催促着时间流逝。 - 点鬓星星: 头发稀疏,像星星一样。 -
采桑子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诗句注释: - 海天谁放冰轮满:大海和天空中,是谁将冰轮(月亮)放满?这里的“海天”是指广阔的海洋和天空,而“冰轮”指的是月亮。诗人通过询问,表达出对月亮的感慨之情。 - 惆怅离情:惆怅是因为离别而产生的情感。这里的“离情”指的是离别的情愫。诗人因为离别而感到忧愁和失落。 -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谢家:泛指贵族或豪门之家。家院:即庭院。残更:旧时夜间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三更之后为残更,此时已近拂晓。燕宿雕梁:燕子停留在雕刻着花纹的屋梁上。雕梁:雕刻华丽的屋梁。 此情:指作者心中的情感。已自成追忆:已然成为回忆。已自:已经。追忆:回忆起。零落鸳鸯:形容夫妻离散后的悲凉景象,鸳鸯被用作夫妻的象征。雨歇微凉:雨停后天气微凉。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 首句“老僧头白焦山顶”,以“老僧”为引子,点明了人物身份。同时,“头白”二字既写出了老僧的苍老,又暗示了他的经历丰富、见识广博。接着,“不管兴亡”一句,表达了老僧对世事变迁漠不关心的态度,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超然。 第二句“安稳禅床”,则描绘出老僧在寺庙中的安逸生活。这里的“禅床”指的是僧人的坐具,象征着他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同时
【赏析】 此词咏苏小墓。苏小是南朝梁时钱塘歌妓,以美貌著称,曾与才子陆展之相爱,后为富家子所夺,遂投江而死。《古今乐录》云:“《采桑子》一名《惜花词》。”此词即是作者吊古伤今之作。 上片写墓前情景。“同心欲结”三句,点出题意。“西陵”,指钱塘西湖边西陵山。此处暗用刘禹锡诗句:“白鹭起舞洲渚间,绿树连天西复东。”(《乌衣巷》)“一点痴情”三句,写诗人对故人深情的缅怀。“应驻芙蓉十二州”
采桑子 · 雨窗怀人经旬小别难相见,细雨如烟。昏昼如年。不是怀人也只眠。 料应一样抛书倦,眉重鬟偏。致冷情妍。瘦比秋花更可怜。 注释: - 经旬小别难相见:经过几天的别离,难以再次相见。 - 细雨如烟:形容雨细如烟,朦胧不清。 - 昏昼如年:形容天色昏暗,时间拖得很长,感觉如同一年。 - 不是怀人也只眠:不是在想念对方,只是睡觉。 - 料应一样抛书倦,眉重鬟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