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皎洁逾前度,花影屏山。竹影屏山。香雾黏衣不觉寒。
琼楼玉宇知何处,坐到更阑。话到更阑。如此良宵再过难。
【注释】:
- 采桑子·闰中秋即事:词牌名,又名“庆清朝”、“满庭芳”、“木兰花慢”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仄韵转一平韵。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一叠韵。
- 秋光皎洁逾前度:皎洁,明亮;逾,超过;前度,以前的时节。这句诗意思是:秋天的光辉比往年更加明亮。
- 花影屏山:花影,指花的影子,这里指的是月光下的花朵;屏山,屏风上的山石,用来遮挡月光;这句诗意思是:月光下,花朵的影子挡住了屏风上的山石,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 竹影屏山:竹影,指竹子的影子;屏山,同样的意思,用来遮挡月光;这句诗意思是:竹子的影子也挡住了屏风上的山石,形成了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 香雾黏衣不觉寒:香雾,指花香的气息;黏衣,沾在衣服上;这句诗意思是:花香的气息让人沉醉其中,以至于忘记了寒冷的感觉。
- 琼楼玉宇知何处:琼楼,美丽的楼阁;玉宇,玉石建造的宫殿;这句诗意思是:这些美好的建筑都在哪里呢?
- 坐到更阑:坐到,坐到深夜;更阑,深夜;这句诗意思是:我坐到深夜仍然不想离开。
- 话到更阑:说到,谈到;更阑,深夜;这句诗意思是:我们聊到了深夜。
- 如此良宵再过难:如此,像刚才这样美好的日子不会再有;良宵,美好的夜晚;这句诗意思是:这样的美好夜晚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苏轼在闰中秋之夜所作。全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画面生动形象。同时,词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