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斐仲
诗句解读: 1. “花雨湿溟蒙”:描述一场春雨过后,花瓣如雨般飘落,整个天地都变得朦胧而湿润。 2. “楼阁重重”:描绘了园林中楼阁层层叠叠的景象。 3. “桂丛西畔竹丛东”:描绘了园林中桂花树和竹林的位置关系,桂树在西边,竹树在东边。 4. “为爱香泥干尚软”:表达了对桂花泥的欣赏,即使是干燥的,仍然觉得柔软可人。 5. “偷印弓弓”:形容桂花落下时轻轻触碰的情景,如同偷偷印下的痕迹。 6.
【解析】 本词是一首咏叹离愁的词。上片描写主人公在闺房内独自倚窗沉思,泪痕未干的情状;下片写其对月怀人,思念之情更甚。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感人。 【答案】 解连环 抱愁含醉。启晶奁顾影,脸霞消未。 解香丝、轻付鸾篦,验旧梦无痕,鬓云疏翠。几折纱纹,可留取、那时清泪。 记砌虫唧唧,窗蕉策策,伴人不寐。轻衾又还自展。更自宽罗带,自怜腰细。 惯凄凉、守尽残更,渐忘却人间,欢娱情味。冷了熏炉,依旧是
秋水濯芙蓉。 月满珠丰。 长裙初曳恼娇慵。 腰细自怜环佩响,故立当风。 花是昔年红。 人面难同。 伤心莫忆旧游踪。 百尺晴丝垂到地,依旧融融。 注释:秋天的水面洗涤着芙蓉,月亮圆满像珠宝一样。长长的裙子刚刚拖曳,令人感到有些娇气而慵懒。腰间纤细的人儿自己欣赏着佩环的响声,故意站在风吹的地方。花是去年盛开的,人却是难以相见。伤心的时候不要回忆过去的游踪。百尺高的晴丝已经垂下,仍然温暖和蔼。 译文:
【注释】 紫藤:一种植物,花有紫色。开到藤花春已暮,指春天已经过去,花落了。 可奈东风,不肯将愁去:无可奈何,风儿不肯把愁云吹散而去。 一任绣床黏柳絮:任凭那绣床上的柳絮粘满了。 怜花只绕闲阶步:可怜那花儿只能围绕在空寂无人的台阶上。 蹴(chuò)损苔痕无意绪:踩踏坏了苔藓的痕迹,也无心去理会它了。 移个鹦哥,挂在花深处:把一只鹦鹉鸟放在花深处,让它自己玩吧。 教与夜来新谱句
【注释】 昨夜:昨天晚上。 月朦胧(mólónɡ):月光朦胧,不明亮。 依约:依稀,好像。 强起:勉强起床。 拓窗纱:打开窗户。 还是晴难稳:天还是阴沉沉的,难以稳定。 倚轻寒:靠着微弱的寒意。 【赏析】 《生查子·昨夜月朦胧》,宋代词人秦观所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作品,全篇采用倒叙手法,从“绣被倚轻寒”一句开始。上片先写主人公在睡梦中看到明月映入帘内,接着又梦见自己的倩影,然后梦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词句,结合题目要求和注释内容进行分析解读。 “相见欢 其二”是题目,全诗共三首,第二首写春景,第三首写秋思。 第一句“听莺听燕听蛩”,意思是说:我倾听着黄莺的叫声,倾听着燕子的叫声,倾听着蟋蟀的鸣叫。莺、燕、蛩都是春天常见的鸟,它们发出的声音,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图画。 第二句“听征鸿”
凉气吹帘烛泪消。 注释:清凉的夜风吹进了窗户,摇曳的蜡烛已经燃尽了,烛光也随着蜡泪一起消逝。 金尊倾却冷香醪。 注释:把盛着美酒的金杯酒倾倒出来,酒液冰凉而清香四溢。 黄昏时节最无聊。 注释:黄昏时分,最让人感到寂寞和无聊。 多谢幽兰相伴住,重挑残焰读离骚。 注释:多亏有那幽香的兰花陪伴着我,我又重新点燃了残剩的灯火来读屈原的《离骚》。 秋檐风雨正潇潇。 注释:秋日的雨声敲打着屋檐
月影穿窗散玉钱。 被风吹落的月亮,像碎银一样,洒落在窗台上。 被人错唤作团圞。 团圞是古代的一种玩具,被错误地称为月亮。 十三圆月几曾圆。 历史上曾经有13次满月,但从未真正圆满过。 梦渴频催煎凤饼。 在梦中口渴时,常常催促自己吃凤饼。 思慵浑懒拨鹍弦。 思绪烦闷时,懒得弹奏鹍弦琴。 木犀香得病情添。 木犀花的香气使病情加重
诗句释义: - 雨压烟迷开更密。:描述的是雨后紫藤花盛开的景象,花朵在雨和烟雾中显得更加密集。 - 手绾柔条,结个同心结。:用双手握住柔软的枝条,仿佛在为爱情结下同心结。 - 一霎软风搓紫雪。:形容一阵轻柔的风吹过,像是揉碎的紫色雪花。 - 花阴吹下成双蝶。:在花荫之下,一对蝴蝶翩翩起舞。 - 欲笑还颦留一瞥。:想要笑却有些犹豫,留下一个眼神。 - 淡粉轻脂,便是春消息。:淡淡的粉色和轻盈的脂肪
《虞美人·庚申七夕后二日,辟寇南玉港村居,卧病感怀》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上片写作者卧病在床,感慨时世,对亲人朋友寄予了深切的怀念。下片写作者对丰收的田野、新雁点晴空的景象以及离人的清泪洒西风,表达了她深深的思恋之情。全词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词作。 【注释】 庚申: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七夕。 辟寇南玉港村居:南玉港为宋时避战乱而迁居之地。 兵戈(gē):兵器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