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维安
【注】: 过秦楼: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句三平韵,两结各二句三平韵。此为小令。 一寸横波——指眉毛。横波眉,古代美女的一种眉形。 双弯新黛——指眉毛的弯曲如新画的黛色。 暗销魂处——形容景色美丽动人之处,令人神往而心神荡漾。销魂,形容极度悲哀伤心时的神情。 花前置槛,竹外安篱,不意好春微露——在花前设置栏杆,竹篱之外种上竹子,没想到春天已经露出了些许迹象。 新雨过后苔生,才转楼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一向杜兰香去,玉京踪迹,遗恨罗裙。莫道东风,不醉花国芳魂。 - 解释:一直沉浸在杜兰花的香气之中,仿佛在寻找玉京(指仙境)的踪迹,留下遗憾和思念。即使春风再美也掩盖不了花国的芳魂。 - 注释:“杜兰”可能是指某种花卉的香味,“玉京”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罗裙”通常指代女性服饰。 2. 碧情酣、嫩晴苔径,红梦软、香月梨云。几番春。羽衣飘影,金粉余痕。 - 解释
月钩无碍纤云翳,丝丝雨、剪样风儿吹起。隐约一层多,似褶罗拖地。倒挂琉璃流不尽,想尚带、江波寒翠。休比。比花丛映户,只添湘泪。 注释:月光没有阻碍,纤薄的云层也遮挡不住。丝丝细雨,像剪刀一样吹起。隐约之中,仿佛有一层薄薄的帘幕。就像折叠起来的罗裙拖在地上。倒挂的琉璃灯流尽了最后一点油,它的影子还留在江面上。不要拿它和花朵相互比喻。只有湘江的泪水才配得上这层层叠叠的窗帘。 曾记。绮闼重重,镇长垂宝押
菩萨蛮 白云青海三千里。笳声故垒霜风起。一剪柳丝齐。途长日又西。 边城山气饱。九月寒生早。蹄铁碎冰花。人先书到家。 注释: 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缕曲”等,是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词调。本词为唐教坊曲名,因唐玄宗贵妃杨玉环而得来,后用作词牌。此词以乐府旧题作新意,写闺中少妇望夫之情。 青海:指青海湖,即今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 笳(jiā)声:古代北方民族吹奏的乐器,这里泛指军中吹奏的乐曲。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光。桃叶(yè):指桃花扇子,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风:春风拂面,使人感到温暖。杏子(mén)衫:一种薄棉衣。脉脉(mò):含情脉脉。费人参:费尽心思。金钗(chāi):妇女的一种发饰。熏香:室内点燃香料以驱逐蚊虫。帘:窗帘。闲愁:心中忧愁。得似:犹如。春潮:春天的潮水,比喻人的柔情。夜夜:天天。 【赏析】 这是一首词,全词以“明月”“桃叶”起兴,描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相思
【注释】 ①春风袅娜:春风轻拂的样子。袅娜,柔美。 ②扶住:支撑。 ③莫损花枝:不要损伤花枝。莫,通“磨”。 ④新雨过,嫩寒时:刚刚下过新雨,还带着春天的微凉。 ⑤莺娇、蝶弱:指黄莺儿娇美,蝴蝶柔弱。 ⑥百啭才调:黄莺婉转地歌唱。啭,鸟鸣叫声。 ⑦双飞:双栖双飞的黄莺。 ⑧一种轻盈除画知:这种轻盈的舞姿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来。一种,指上句的黄莺儿。 ⑨留得一天风韵:留下一天的风雅情致。风韵
《摸鱼子·蓦无端》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词人对春天的怀念之情,下阕则以双鲤寄书的设想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摸鱼子·蓦无端 作者:晏几道 蓦无端、嫩寒轻暖,韶光容易过了。旧时携手凭阑处,唤梦几番啼鸟。伤素抱。盼鹊喜佳音,差被东风晓。幽情悄悄。对小院晴晖,碧池流水,惟有影知道。邻家院,雨过桃花开早。双双莺燕春好。重门送别经春掩,满径绿苔谁扫
祝英台近 卷珠帘,羞一顾。眉样远山妒。生怕登楼,楼上坠红雨。无聊缕缕柔情,那人不管,算都付、银钩钩住。 易孤负。似此流水年华,一春作花主。湿浅平堤,约略踏青步。痴心语向清泉,任流何处。只不许、流侬春去。 注释: 1. 卷珠帘:打开珠帘。 2. 羞一顾:指害羞地看了一眼。 3. 眉样远山妒: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处的山峰一样,好像在嫉妒自己的美貌。 4. 怕:担心,害怕。 5. 登楼:登上高楼。 6.
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的作品,描述了他春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愉悦心情。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逐词解释: 1. 摊破浣溪沙: - 摊破:在古诗词中,“摊破”指的是将原来的曲调稍作改动以适应新的歌曲。 - 浣溪沙:一种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成为宋代流行的词调。 2. 春到溪桥景越佳: - 春到:春天的到来。 - 溪桥:小河流上的桥。 - 景越佳:景色更加美好。 3.
《南乡子》 波色半堤通。恰似西湖一镜中。怪得浣纱人不见,匆匆。娇影花扶上绮丛。 小泊古亭东。鞋样船儿剪样风。烟柳两行齐拂水,重重。锁住鞋样不放红。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本为大曲。宋时有小令体,与词相近。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波色:指江水颜色,泛指江水。 半堤通:一半的江堤连通着。 恰似:似乎,好像。 西湖一镜中:形容西湖像一面镜子一样平静透明。 浣纱: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