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之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词。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解释和赏析: 1. 别驾归来日,连年哭九原。 - “别驾归来日”指的是友人离开后归来的日子,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喜悦。 - “连年哭九原”意味着连续多年在墓地上哭泣,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2. 白头如此母,丹旐只诸孙。 - “白头如此母”指的是白发苍苍的母亲,表达了母亲的年岁已经很大,但仍然关心和思念着儿子。 -
清远尉林昭远的挽词 一宦辞南海,萧然百念枯。 里闾称长者,门巷似穷儒。 死日分明去,生年尔汝无。 伤心哀鼓动,寒月野园孤。 注释: 1. 一宦辞南海:离开南海(指京城)任官。 2. 萧然百念枯:形容心情极为萧条,百念俱灰。 3. 里闾:乡里邻里。称长者:受到人们的称赞。 4. 门巷:门户和巷子,这里指住所和邻里。似穷儒:像一位贫穷的学者。 5. 死日分明去:死亡的日子清晰可见。 6.
注释: - 杨严州母挽词:这是一首哀悼母亲的诗。 - 生长大夫宅:母亲出生于一个有学问的家族。 - 来归御史门:母亲后来成为了一名御史。 - 吾儿天下宝:母亲的儿子被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 - 此母里人尊:母亲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 - 九岭三江外:母亲出生在山岭和江河之外的地方。 - 孤云片月村:母亲生活简朴,远离都市的喧嚣。 - 同乡无见日:母亲去世的时候,同乡的人无法相见。 - 他国赋招魂
注释: 松林、岩叟:指诗人自己。陶朱:即范蠡,春秋时人,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隐于太湖。 梅花古戍旁:古时边镇常以梅为饰,此句意为诗人在梅花盛开的地方,有边地的守戍之卒在旁。 平生疏几杖:形容诗人一生清贫,无权无势。 哀曲损肝肠:感叹世事沧桑,感慨人生无常。 稚子青衿隽:形容年轻人才华横溢,意气风发。 东床绿袖长:指年轻女子,暗指诗人对年轻貌美的女子倾心不已。 四更笳鼓动:形容夜晚时分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题为《丈人行答通平林簿》。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祖龙一出群儒怒 - 祖龙:指秦始皇,古代传说中统一六国的始皇帝。群儒:许多学者或儒家学者。愤怒:因为对秦始皇的暴政表示不满和抗议。 2. 滔滔稷下如抽缕 - 稷下:古代齐国的都城,以学派众多而闻名,如儒家、墨家、道家等。抽缕:比喻力量薄弱,难以抵挡。 3. 乐以声传非文字 -
诗句原文如下: 片片花飞上巳村,谁将双泪哭寒原。 明朝况是初三日,好把流杯为续魂。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意解读: - 片片花飞上巳村:描述了春末时节,片片落花如同雪花一般飘舞,落在了上巳村的村庄之上。上巳节通常与春天关联,此处的“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 - 谁将双泪哭寒原:表达了对某个特定人物的同情或哀伤,她因某些原因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诗句如下: 蒿里歌,蒿里曲。 长箫悲奈何,短草叹不足。 少年款款嫁夫婿,今夜屋檐何处宿。 翻译为英文如下: Here comes the mournful choir, the lamentations of the dead. The long flute echoes a sorrowful cry, and the short grass sighs in
诗句原文: 画楼最好绿波前,萱草还看白发生。 更说列卿太常老,吁嗟一曲与人传。 注释解释: - 画楼:指装饰华丽的建筑。 - 绿波前:指的是在绿色波浪中的位置,形容位置优美。 - 萱草:一种象征母爱的植物,常用于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白发生:形容人已到老年,头发变白。 - 列卿太常老:指的是高级官员或太常寺的官员们年纪已经很大。 - 吁嗟:叹息声,表示感叹或哀伤。 - 一曲:一首歌
【诗句释义】 九月晦日登烽火山:九月晦日,即农历九月的最后一天。登烽火山,即登上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边防报警的地方,山上有烽火台,用来传递军情。烽火台高耸入云,可以远望四方。诗人登上烽火台,看到四周的景色,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兴来,即兴致高昂时。走上烽火台,心情愉快,兴致勃勃。然而,秋风袭来,吹得人瑟瑟发抖,让人感到寒冷。 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黄茅
【解析】 此诗为答谢之作。“奉酬”是答谢的意思,而“监镇梁丈”是对方,所以第一句就是“答谢梁监镇”。梁监镇送的腊梅,作者在《和梁参使君咏腊梅》中说:“我生幸逢腊梅花,自怜多病不称奇。”可见这首诗中的腊梅花,也是作者自己种的。梁监镇送给他的腊梅,他十分珍视。“好好花枝闲,官亭楚楚岁事阑”,这是说腊梅花枝闲适地开放着,官亭中的岁月也即将结束。“好好”,“闲”,都是美好的意思。“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