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之
舍弟客临平 凭谁为问鹡鸰原,灯火三更殒泪痕。 天远未知萍梗迹,书来说在藕花村。 年华似汝宁为未,场屋如吾已懒言。 壁水故人今北去,短长门户好同论。 注释: 1. 舍弟客临平:舍弟,对弟弟的称呼。客,指客人,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弟弟。临平,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 2. 凭谁为问鹡鸰原:凭谁,凭借谁。为问,请问。鹡鸰原,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方,据说是鹡鸰鸟的栖息地。这句话的意思是
注释: 1. 荷花开尽蓼花红,游子今年秋又穷。 荷花已经开尽,蓼花却依然鲜艳,而我今年秋天又到了穷困的境地。 2. 千里病眠鸿雁影,一书愁杀月鱼翁。 我身在千里之外生病卧床,只能看到鸿雁的影子,而一封书信足以让我愁苦到极点,连月亮下的渔夫也感到忧愁。 3. 天寒好处予煨芋,日落何山汝转蓬。 天气寒冷时正好可以烤着芋头吃,而太阳落山后你又将随风飘荡。 4. 名利不成作归计,先生已老海门东。
【注释】 奉酬监仓李丈金橘银鱼之什:指诗人应李丈(即监仓李丈)之请,作《奉酬监仓李丈金橘银鱼之什》(诗)以酬谢李丈。监仓:主管仓库的官,这里指管理粮食等物品的官。 为有风流贺季真:指贺知章(唐玄宗时著名书法家、画家,人称“书圣”、“画圣”、“诗仙”)。贺知章曾自称“四岁而知,六岁为诗,十岁观秘书省中万卷书,遍尝见之,皆能记忆。”风流:才华出众。 道斋从此往来频:指贺知章和诗人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
【注释】 范都厢:范成大的字。 南去封题久不闻,北来数数听寒暄:范成大曾为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通判,与韩侂胄有矛盾。韩在北方,他则在南方,两人多年未见。范成大因受韩的排挤,被罢官,于是“寄”给韩诗一首。“封题”,指书信,“闻”,听说。此句言,范成大多年未收到韩的回信,也很久没有听到韩的消息,所以寄诗相问。“数数”,频频的意思。“太白”,李白,以饮酒著称。这句意思是说,范成大想李白一样
孟母何曾憾,生前锦轴横。 东征凤毛好,西府玉昆荣。 贝叶忘言处,金床写水声。 十年堂上客,一曲自悲鸣。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孟母何曾憾” - 注释:孟母,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的母亲。她为了孟子的成长环境选择多次搬迁,最终在邹城定居下来,为孟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这里的“何曾憾”表达了孟母对儿子成长环境的极度重视和对变化环境的宽容。 - 赏析
【注释】 晦德香泉:指唐宪宗皇帝李纯,他曾任宰相。 秋风知几回:意谓秋风吹来,不知有多少回。 襟怀:指心胸、情怀。达:通达。 阮达:指晋人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善饮酒,好琴曲。 门阀:指门第、地位。唐时士人入仕,多以家世背景为凭藉。 立马曾交语:指诗人与宪宗皇帝曾在御马殿下交谈过。 寒蛩(qióng):秋夜的蟋蟀,声哀切。 双锦轴:指两件精美的丝织品。唐代宫廷中常用锦缎制作礼品。
【注释】 精严:即精严寺,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谷堂:指精严寺内的藏经阁。老宿:年高有学的人。二十年:言作者与精严寺有缘,但未能得见其人。 水西客:泛指游僧。沉吟久之:形容作者对精严寺内藏经阁的景致留连忘返之情。因寄此诗:作者将这首诗作为信物寄给朋友。 隔浦娟娟古佛庐:隔浦,隔着江流。娟娟,美好的样子。佛庐,僧人居住之所。欲去更踟躇:想去又迟疑不决。想夸柳氏元和脚:意谓想夸赞柳氏的书法。柳氏
《辛卯岁应举过西峡渡》是宋代诗人林亦之的作品,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的含义、提供译文,并对诗中的关键词进行注释: - 诗句解读: 1. 白鹿山头云欲颓:描绘了白鹿山的景象,云雾缭绕,即将要落下。 2. 峡门滩下水如雷:描述了峡谷入口处的水流声势浩大,如同雷鸣般轰鸣。 3. 锦囊破裂元无用:暗示了虽然有准备,但世事变化无常,无法预料。 4. 席帽嵚崎还更来:表达了无论怎样艰难,都要继续前行的决心。
诗句释义 1 伤心来讣日 - “来讣”指传来丧讯或死讯。这里指的是母亲去世的消息。 2. 各各为沾衣 - 每人都流泪沾湿衣服。表达了家人对母亲的哀思和悲伤。 3. 慈母夜长诀 - 慈爱的母亲在夜晚长时间地告别。形容母亲在临终前与子女告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不舍和思念。 4. 郎君客未归 - 郎君,即丈夫。这里的“郎君”指的是外出的丈夫。 - “客未归”表示丈夫还未回家
草堂同爨呈稚春 宋代林亦之诗作赏析 1. 诗句释义 - 云锦堂前花作堆:形容庭院中花开如云,五彩缤纷,犹如锦绣般绚烂。 - 寻幽养静属吾侪:表达追求宁静隐居之地的愿望,与同僚共度悠闲时光。 - 高高下下黄柑树,曲曲斜斜碧草阶:描绘庭院里高低错落的黄柑树和曲折蜿蜒的青草台阶,营造出宁静而优美的自然景象。 - 数点远山如越县,一条寒水似秦淮:以山水比喻家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