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之
闻说当年歌鹿鸣,黄花八月牡丹生。 何人为续夷坚志,好向桥东问姓名。 注释与赏析: - 闻说当年歌鹿鸣:听闻当年有诗人以歌声赞美梅花,称颂它的高洁和坚韧。 - 黄花八月牡丹生:描绘了八月时节,花朵盛开的景象,黄花指的是菊花,牡丹指的是牡丹花。 - 何人为续夷坚志:询问是谁继续了夷陵老祖的遗志,夷陵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墓地,此处指代对历史英雄的缅怀。 - 好向桥东问姓名
《秋试后再寄林井伯》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宋代诗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方国三年一合围 - 方国三年一合围:这里的“方国”意味着一个国家,而“三年一合围”则表达了一种长期的、紧张的局面或战争状态。这一句可能描绘了一个国家在长时间的战乱中,每年都有被围困的危险。 2. 圜门屡战定高飞 - 圜门屡战:圜门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城门,多次战斗意味着这个国家经历了多次的抵抗和保卫。 -
借册井伯 吉贝城边寄此身,故乡归少异乡亲。 蜀无担石雄何苦,洛有书船孟不贫。 绿水孤村何处客,白头双阙老门人。 令狐冒雪成图画,还许渠侬续后尘。 译文: 在吉贝城边寄居此生,故乡的亲人虽少却依旧亲近。在蜀地无财却不必自夸,洛阳有舟可泛无需忧虑贫困。绿水中孤独的村庄中,谁是那飘泊的游子?白发双阙之下,是那年迈的门人。令狐先生冒着大雪绘出图画,是否还允许我追随其后继续前行。 注释: 1.
年年二月看花时,野笛小园长短吹。 谁道今年看花日,秋千门外鼓声悲。 注释翻译: - 每年二月都会去观赏盛开的花朵,在小园中吹响了长笛,吹出悠扬的旋律。 - 谁说今年还有机会欣赏花开的美景呢?现在只能在秋千门前听到那悲伤的鼓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思。通过反复使用“看花”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无法与家人共赏美景的遗憾
诗句:落日平田何处村,竹墙缭绕是高门。 译文:太阳慢慢落下,田野变得平坦,在何处有一个村庄?高高的竹墙围绕着一座豪华的府邸。请不要以为我们之前并不相识,只是一听那悲壮的歌声,就能感受到你的断魂之情。 赏析:此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的作品《林校尉绍老挽词三首》中的一首。诗人通过对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田园风光和高门府邸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通过“莫言鸡黍未相识”这一转折
诗句原文: 白浪漫天眼自惊,吴儿一见欲飞鸣。何人为述胶西事,十万楼船有姓名。 注释解释: - 白日的阳光照耀着天空,使得眼睛感到惊讶; - 吴地的年轻人一见便显得兴奋,想要飞奔而去。 - 询问是谁在叙述关于胶西的事情; - 提到曾经有十万艘楼船在海上驰骋,它们的名字被人们所熟知。 赏析: 这首挽词通过描绘白日阳光、吴儿和楼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同时
注释: 忆浮家洞:回忆在浮家洞时的往事。 万竹苍苍乌鸟啼,一江渺渺薜萝西:茂密的竹子和乌鸦的叫声,一条江水波涛渺茫,西边有一片茂盛的薜萝林。 幽怀动处兰初长,好句来时月已低:心中幽深的情感随着风吹动而摇曳,美丽的兰花刚刚展开花蕾;优美的诗句到来时,月亮已经低垂。 年岁却从为客尽,家书长是倩人题:岁月无情,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年客居的生活,家中的信笺总是由别人代笔。 疏钟日落孤村立,秋燕梁空归思迷
注释: - 苦来为客竟何为: 意为“为何来到此地作客?” - 宅舍荒村谁与治: 意为“谁来负责治理这荒芜的村落?” - 别墅虽无辋川画: 意为“虽然没有王维的辋川图景,但我的生涯也像那诗中一样。” - 生涯堪入杜陵诗: 意为“我的一生也可以被写入《杜少陵集》。” - 身如燕子年年去, 家似渔舟处处移: 意为“我如同飞燕,每年迁徙;而家则像是随波逐流的渔舟,四处漂泊。” - 丹井西头曲堆下,
【注释】 1.朱君:作者的朋友。 挽词四首 其二:这是第四首诗。 长记前回过我庐,艰难步履唤儿扶:还记得以前你曾经走过我的居所,那时你艰难地步行着,我呼唤着我的孩子来搀扶着你。 2.莫将马箠敲门去,寒水无人野屿孤:千万不要用鞭子抽打门去,那寒冷的水面上只有一只孤独的野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离去时的情景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首句“长记前回过我庐”回忆了友人曾到访过自己的住所
解析与译文: 1. 紫微巷口送征鞍 - 紫微:古代称皇宫为紫微宫,这里比喻高官或显贵。 - 巷口:指一个具体的位置。 - 征鞍:战马或马车的装饰,常用于出行时的鞍子。此处可能指即将出征的人。 - 译文:"在紫微宫附近的小巷口,我们目送着那即将出征的人,鞍上插满了装饰品。" 2. 白社村前豆叶寒 - 白社村: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某种象征或隐喻。 - 豆叶:植物的一种,通常在秋天变黄。 -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