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诗词】 忆秦娥 · 夜月寄怀湘君四嫂 关山隔。鱼沉雁断音书绝。音书绝。金钱遥卜,寸心如结。 小窗阑入纤纤月。孤灯乍炯香烟歇。香烟歇。迢迢更漏,诉人离别。 【注释】 关山:指边远的山川,也泛指遥远的山河。 鱼沉雁断:比喻音信断绝,会不到面。 音书:书信,指问候和思念的消息。 遥卜:占卜,引申为猜测、推算。 寸心如结:形容内心极度痛苦,像被绳索系住无法解脱。 纤纤月:形容月亮细小而明亮。 烟歇
【释义】 清和节。搓朱成碧春风歇。春风歇。暗香飘坠,燕啼莺咽。 隔窗留恋心如结。离怀欲诉凭谁说。凭谁说。绿阴无赖,昨宵新月。 【注释】 1. 清和节:清明。 2. 搓朱成碧:用红色的东西染成绿色。 3. 春风歇:春风停止。 4. 暗香飘坠:指花的香气随风飘落下来。 5. 燕啼莺咽:形容春天里鸟儿啼叫的声音。 6. 绿阴无赖:形容树叶繁茂的样子。 7. 昨宵新月:昨晚上的月亮
【注释】 1. 愁脉脉:指内心充满忧愁。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 2. 伤心客:指因怀念亲人而感到伤心的游子。 3. 长干梦断:长干是苏州的一个地名,此指苏州一带。梦中与爱人相会,却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因此“梦断”。 4. 灞桥闻笛:灞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因汉宣帝时有女子嫁于河南梁国(今河南开封),从长安到洛阳,经过灞桥,送别丈夫而作《河中之水歌》,后遂以“灞桥”代指离别之地。 5.
【注释】 官阁处:指官家府第。 垂云:山名,在江西上饶县南。 樱桃树:这里借指官宦人家的园林或花园。 试花消息:指春色已到,可试种花卉了。 酿来:即酿成,这里指花开时节。 疏雨:稀落的细雨。 西园路:指王献之曾为江州刺史时所筑的兰亭。 暗香:梅花香气。 廿番风信:指二十四番花信风。 从今又数:意思是说今年又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的开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词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首先,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最后结合注释和标题进行赏析。 “忆秦娥· 送三姊婉静南归”是一首词,上片写景:天高雁远,归期缓;下片写人:幽兰露浥红芽短,海棠无力烟丝软,别离魂断。 上片首句写景:“吴天”两句,写景。这两句意思是说:天空广阔,大雁飞得远远的,残月也飞得远远地,而归期的时日却还长着呢!一个“远”字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秦女腔”、“乌夜飞”、“大石调·越云中”。双调,六十四字,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上片五句,下片五句。 寒飙冽:寒冷的北风。 江乡又近重阳节:江边乡村又临近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节日了。 重阳节:指重阳节这天。 临风:面对风。 感昔:感慨过去的岁月。 知音:了解我的人或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耗绝:断绝。 共此残秋同此月:与这秋天、这月亮为伴。 斯人:这个人。 焉得重来
【译文】 灯忽明忽灭,愁肠几许。乌鸦在树上绕来绕去,争着啼鸣明亮的月光。 我踏着青苔寻找落叶,突然听到断断续续的悲凉之声。悲音切切,不知道它飘来何处,传来了几声风笛声。 【注释】 1、忆秦娥:唐教坊曲名。 2、秋夜即事:以“夜”指代秋天的夜晚,写诗人触景生情,感叹身世之感。 3、灯明灭:指室内灯光时开时闭。 4、牢骚:发议论。这里是比喻忧愁怨恨的心情。 5、结:缠绕。 6、栖鸦:栖息在地上的乌鸦
春雨歇,杨花两岸飞晴雪。 飞晴雪,江途渺渺,扬舲三浙。 潮来胥口声悲咽,烟波一棹真浮叶。 真浮叶,蓬窗闲坐,书翻越绝。 【注释】: 1. 春雨歇:形容春雨停歇。 2. 杨花两岸飞晴雪:形容杨花像雪花一样飘落在水面上。 3. 江途渺渺:形容江水宽广,道路遥远。 4. 扬舲三浙:扬船行驶在浙江的三个地方。 5. 胥口:地名。 6. 烟波一棹真浮叶:形容船只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行驶
忆秦娥 湘钩揭。 梧桐落向银床咽。 银床咽。 半庭斜日,数堆黄叶。 绣屏一缕销香怯。 花阑又见飞蝴蝶。 飞蝴蝶。 怪他轻薄,捣衣时节。 注释: 湘钩:古代妇女的发髻常用银钩形的东西束住头发。 梧桐落向银床咽:梧桐树叶像银钩一样挂在窗前,随着秋风飘落。 银床:指窗前的帘幕,也比喻秋天的景象。 数堆黄叶:形容落叶很多。 绣屏:精美的刺绣屏风。 销香:形容香气消散。 花阑:花栏杆,指室内外的栏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生动性的把握,以及古诗的基本常识。解答此题,考生需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内容答题。 “湖边寺。”是第一句,点出地点——湖边的寺庙。“楼台旧是春游地。”第二句是承接前文,点明了楼台是以前经常去游玩的地方。第三句进一步写景,“千花张锦,两山横翠”,意思是:千花盛开如同锦绣,青山横卧如翠绿的屏障。“西风阑槛秋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