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飙冽。江乡又近重阳节。重阳节。临风感昔,知音耗绝。
共此残秋同此月。斯人也合伤离别。伤离别。焉得重来,紫萸同撷。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秦女腔”、“乌夜飞”、“大石调·越云中”。双调,六十四字,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上片五句,下片五句。
寒飙冽:寒冷的北风。
江乡又近重阳节:江边乡村又临近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节日了。
重阳节:指重阳节这天。
临风:面对风。
感昔:感慨过去的岁月。
知音:了解我的人或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耗绝:断绝。
共此残秋同此月:与这秋天、这月亮为伴。
斯人:这个人。
焉得重来:怎么能够再见面?
紫萸:一种植物。
同撷:一起采集。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写于作者流落异乡时,重阳佳节,对故人不能相聚的惆怅心情。全词以“忆秦娥”起调,“忆”即追念,“秦娥”即秦娥曲。“忆秦娥”是词牌名,这里借指这首词。
开头两句写秋夜之景。“寒飙冽”,秋风凛冽,北风劲吹;“江乡又近重阳节”,在江南水乡地区,又到了重阳节的时候了。“又近”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而重阳节又是人们比较重视的一个节日。
后二句转入回忆旧事。重阳节这天,面对风中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知道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已经离世,再也见不到面了。
结尾两句写伤别的情思。“焉得重来”,怎么能够再见到故人呢?“紫萸”是一种植物,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登高插茱萸的风俗,作者在这里借用这一习俗,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本词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表现了作者在异地他乡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