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花影月光笼。暑退凉生诗思浓。忽讶鏦铮响远空。
戛梧桐。一半砧声一半风。
【注释】
疏帘:指窗帘。鏦铮(chīzhēn):铁器撞击声,这里指铁砧上敲打的声音。戛(jié):敲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了初秋时节作者在室内听到窗外的砧声而联想到外面打杵的声音的情景。这首词的上阕写室内景,下阕写室外景。上阕“疏帘花影月光笼”,以疏帘、花影、月光等景物描写了室内的幽静与美好;下阕“忽讶鏦铮响远空”,以鏦铮之声和远空之景写出了室外的嘈杂。全词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疏帘花影月光笼。暑退凉生诗思浓。忽讶鏦铮响远空。
戛梧桐。一半砧声一半风。
【注释】
疏帘:指窗帘。鏦铮(chīzhēn):铁器撞击声,这里指铁砧上敲打的声音。戛(jié):敲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了初秋时节作者在室内听到窗外的砧声而联想到外面打杵的声音的情景。这首词的上阕写室内景,下阕写室外景。上阕“疏帘花影月光笼”,以疏帘、花影、月光等景物描写了室内的幽静与美好;下阕“忽讶鏦铮响远空”,以鏦铮之声和远空之景写出了室外的嘈杂。全词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注释】 玲珑四犯 : 一种曲牌名。 次蔚峰宗兄原韵 : 次韵,跟韵。蔚峰宗兄,指作者好友蔚峰宗兄。 卸却珊钩 : 卸下珠帘。珊钩,指珠帘。 忽掩映珠栊 : 忽然遮掩映照出珠帘。栊,窗户或门。 浑似凝翠 : 如同凝聚着翠色。凝翠,形容翠绿的颜色。 叠叠湘筠 : 层层叠叠的湘竹片,湘筠即湘竹。 莫在栏边痴睡 : 不要在栏杆边发呆睡觉。 画堂 : 雕花的厅堂。 春光腻 : 春天的景色娇媚。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掌握常见古诗文词类知识、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意难忘与夫子夜坐,书此述怀”意思是:今夜与您共坐,我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情思。这句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与友人一起饮酒品茗,畅谈诗词,写诗寄情。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前世何缘,喜今生聚首,声气相联。伯鸾偕德耀,玉树配青莲”意思是
玲珑四犯书中乾蝴蝶展玩牙签,惜粉翅如新,犹缀荃翠。别却芳丛,那管落红铺地。且喜风雅常亲,更不逐、花风飘坠。待欲随、脉望餐仙,可怕高吟惊睡。 注释:展玩着象牙签,珍视着新翅如同新鲜的花瓣,还缀着绿色的花纹。离别了美丽的花丛,那管地上满是落花。这是多么的幸运啊,能常常亲近文人墨客。又何曾随着花儿飘落而飘散。想要跟着去,怕惊醒了梦中人。幽斋满架云笺腻 一任它、蚋趋萤避。笑侬未技凋虫手,偕和郢都清吹
临江仙 · 看芍药归舟即事 瑞芍亭前红药。丰神嫣媚难描。翻阶凝露不胜娇。香宜罂粟妒,色并鼠姑饶。 尤爱魄全明月,晶莹光彻层宵。锦灯千盏唤虹桥。邻舟度新曲,檀板杂笙箫。 注释: 1. 瑞芍亭前红药:指芍药花盛开在瑞芍亭前的情景。 2. 丰神嫣媚难描:形容芍药的美丽动人,难以用言语描绘。 3. 翻阶凝露不胜娇:花瓣上凝结着露水,显得娇嫩欲滴。 4. 香宜罂粟妒:香气胜过了罂粟花的香气,让人嫉妒。
【注释】: 笑幽人无计遣穷愁,徒自费疑猜。怅风霜屡历,被谁播弄,不许开怀。相必嗔侬好学,天不喜怜才。故设牢骚境,巧作安排。 是痴如教尽改,问穹苍可肯,赐我痴呆。果真因为此,何用更徘徊。久情愿、愚顽懵懂,若然能、急速换灵台。也堪算、轮回摘贬,另付形骸。 【赏析】: 这是一首词,全篇以“乞痴”为题,表现了作者在仕途失意后的愤懑和不平。 上阕写“笑幽人无计遣穷愁”。作者对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十分厌倦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 述怀: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嫌:讨厌。 欣独坐:喜欢独自坐着。 闲玩诗篇:闲暇时读诗作文章。 游,不好耍,不贪眠:游玩,不喜欢玩耍,不想睡觉。 新茶自煮,名花学养:新茶自己烹煮,学习养护名贵的鲜花。 掩纱窗:关闭纱窗。 针工之暇:刺绣女工之余的闲暇时间。 参书中义,诗中味,静中禅:研究书中的意义,体会诗意的韵味,在寂静中领悟禅理。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自题词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秦女腔”、“乌夜飞”、“大石调·越云中”。双调,六十四字,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上片五句,下片五句。 寒飙冽:寒冷的北风。 江乡又近重阳节:江边乡村又临近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节日了。 重阳节:指重阳节这天。 临风:面对风。 感昔:感慨过去的岁月。 知音:了解我的人或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耗绝:断绝。 共此残秋同此月:与这秋天、这月亮为伴。 斯人:这个人。 焉得重来
【译文】 灯忽明忽灭,愁肠几许。乌鸦在树上绕来绕去,争着啼鸣明亮的月光。 我踏着青苔寻找落叶,突然听到断断续续的悲凉之声。悲音切切,不知道它飘来何处,传来了几声风笛声。 【注释】 1、忆秦娥:唐教坊曲名。 2、秋夜即事:以“夜”指代秋天的夜晚,写诗人触景生情,感叹身世之感。 3、灯明灭:指室内灯光时开时闭。 4、牢骚:发议论。这里是比喻忧愁怨恨的心情。 5、结:缠绕。 6、栖鸦:栖息在地上的乌鸦
新雁过妆楼秋闺即事 剪烛楼东。秋宵爽、拈针刺绣芙蓉。彩绒轻理,配合淡绿深红。病质虽如篱菊瘦,缍怀恰比露华浓。听凄清、征鸿嘹唳,目送长空。 注释:在楼上剪蜡烛的东面,秋夜清凉,我正在绣芙蓉花。轻轻梳理着彩色的绒线,搭配着淡淡的绿色和深红色。即使身体像篱笆上的菊花一样瘦弱,内心却像露水一样充满生机。听到远处的鸿雁叫声嘹亮,我目送你飞向遥远的天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夜闺中生活的作品
月上海棠,对酒 东墙浩月移花影。是谁人、宜此良宵景。把酒吟秋,有娇红、助侬诗兴。高歌唱,未识海棠曾听。 频唤花仙花不应。这宿酲、醉到何时醒。辗转回思,想嫦娥、共伊清韵。待醉了,好去同游幻境。 注释:在东墙上的月光下移花了的影子。是谁呢,适宜于这样的良宵美景。举杯饮酒吟咏秋天,有那娇艳的花儿助我的诗兴。歌声高昂,不知道那海棠是否听过。多次呼唤花仙,花仙不应。这宿酲,我醉到现在什么时候醒来?辗转回忆
【译文】 秋夜砧声声声急,寒风中捣衣声响切。木叶飘落时,我倚楼凝望。月光如水洒满地,一片愁绪涌上心头。思乡情愁,一夜南去千里舟。 【注释】 1、忆王孙:又名“春光好”、“秋蕊香”,词牌名。 2、砧(zhēn):石制的捶衣工具。 3、风急:风声大而急。 4、木落声中人倚(yǐ)楼(lóu):落叶纷飞,人倚在高楼之上,听那阵阵秋风中传来的砧声。 5、月午:指明月当空之时。 6、恨悠悠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方诸影转欲黄昏" - 方诸:古代的一种盛水的青铜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容器或场景。 - 影转:指太阳落下,天色开始变暗。 - 欲黄昏:形容夕阳即将西下,天色渐暗。 2. "消息沉沉暗断魂" - 消息: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消息或消息的传递,如信件、口信等。 - 沉沉:深沉且沉重的样子。 - 暗断魂:形容消息传来后令人感到悲伤至极,仿佛心都被切断了一般。 3.
【注释】 草:即《忆王孙》中的“萋萋”,形容草长得茂密。裙腰路:指小路上。迷:迷路的意思。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日向西:傍晚。带香泥:指马粪,这里代指春天的泥土。 【赏析】 此词以草起兴,写春天的景色和心情。上片首句写风吹一夜草长得很茂盛,次句写小路已经看不见了,三句写因为春草太茂密,连日来愁闷的离人已不知归去的路。下片写春天的美好,但美好的春天却使离人更加痛苦。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诗句注释: - 忆王孙:这是一首词,通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 - 黄昏独自听乌啼:在黄昏时,独自听到乌鸦的鸣叫。 - 芳草楼前渐满堤:芳草覆盖了楼前的草地,逐渐填满了堤坝。 - 寄语王孙莫意迷:向远方的王孙(可能是你的亲戚或好友)留言,不要迷失方向。 - 蚤须归:早点回家。 - 花影将斜月欲西:花朵的影子斜照在月亮上,月亮即将向西沉没。 译文: 在黄昏时分
【注释】 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攀柳:指折柳赠别。会意:领会、明白。骅骝(húliú):骏马,这里指马儿。杏杳天:形容山色苍茫迷蒙,如同杏花一样。向谁边:指向何处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上阕写别离时的依恋,下阕写离别后的怅惘。 “灞陵攀柳恨绵绵”,是说作者与情人分别时的情景,他依依不舍地来到灞陵桥畔,折一枝柳条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但这种感情却无法实现。因为对方并不理解他的意思
【注释】 忆王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绮罗香:指女子的妆饰。粉痕:指脂粉痕迹。蹙(cù):皱,皱起。倚:依靠。恁道:你道。恁:如此,这样。强:强迫。惹恨长:惹得人的恨意越来越长久。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怨妇之作。上片“犹自娇痴倚绣床”写闺中人对丈夫的思念和盼望;下片“春归恁道不思量”写闺中人对春天即将过去,而丈夫却迟迟不归的埋怨。全词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解析】 此词上阕写夜泛鉴湖时所见,下阕写夜泛后的感受。词人由“天边新月两头纤”联想到月亮像人的眉毛,而明月又似美人的蛾眉,故有“天边新月两头纤”之语;接着以晴山万点尖来比喻月亮,既形容了湖水映照出月亮的明亮,又表现了作者在月光下观赏山水的乐趣。“小棹乌篷不用帘”,写船篷上没有遮拦,是说船篷宽大,所以无需用布或纸来遮风挡雨。下阕写船行后的感受:“夜厌厌”,是说夜已深了,但船上的人依然兴致勃勃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事物时重在表达情感。“黄芦红蓼”,是说芦苇、红蓼长满水面和洲岸。“白蘋”即浮萍,“苹洲”指水边的小洲。“一水东西南北流”,意思是一条大江从东向西,横贯南北。“旧日秋娘尚在不”,是说从前那位美丽的女子还在不在?“石桥头”指的是桥上或桥的尽头。“柳外斜阳花外楼”意思是在杨柳树旁斜阳映照下
诗句解读: 1. “清江一曲柳千条” - 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美景,清澈的江水蜿蜒流淌,岸边柳树婆娑,仿佛是一条长长的绿色丝带。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2. “日出三竿春雾消” - 描述了春天早晨的景象,太阳已经升起,雾气开始消散。这里的“三竿”指的是太阳高悬于天空,而“春雾消”则表达了春天特有的清新和生机。 3. “上苑梅香雪里飘”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忆王孙·汤公枚郑文溪柯翰周饮酒肆 - 诗意:这首诗是一首回忆旧事的词,通过描述汤公、郑文溪、柯翰周三人在酒肆中的饮酒场景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花南水北雨蒙蒙 - 诗意解释:这句表达了天气阴沉,雨水连绵的景象,可能是在描绘一个雨后的江南景色,增添了几分愁绪和哀愁。"花南水北"可能指的是南方有花开,北方则有流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注释】: 当空红日:太阳高挂在天空中。 暑增炎:炎热加剧。 小艇深湾:小船在深深的水湾中。 清沼边:清静的池塘边上。 味偏妍:味道偏美。 妍:美好。 【赏析】: 仲夏时节,天气炎热,阳光直射,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避暑。然而,作者却独爱这个季节,他站在大海边的沙滩上,欣赏着美丽的夏日风光,感受着夏天的美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当空红日暑增炎”,诗人描绘出烈日下的景象,太阳高挂天际
以下是对《忆王孙·初春即事》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朱楼晨起碧窗推:早晨,一座华丽的楼房推开了窗户。 2. 砌草蒙茸春渐回:门前的青砖上覆盖着新生的草芽,春天的气息渐渐回归。 3. 猛雨一宵妒早梅:一场猛烈的大雨一夜之间摧毁了早开的梅花。 4. 惜花魁:珍惜那些盛开但不持久的花,因为美丽但脆弱。 5. 一半独开一半摧:花朵的一半独自开放,另一半却因风雨而凋谢。 赏析:
【注释】: ①题落花胡蝶卷子:指以“胡蝶”为题写的诗。落花,指飘零的花瓣。②芳草天涯:芳草萋萋,天边远隔。青遍:遍染青翠的颜色。③惆怅:伤感悲苦。④休怨:不要抱怨。⑤胡蝶:即蝴蝶,这里借指词人自己。⑥留恋:眷恋不舍。⑦题:写。⑧卷子:本指古代写字用的竹简、木片,这里代指诗词作品,也可理解为书卷。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上片写春去的无情,下片写对春去的无限惆怅和惋惜
【注释】 1. 王孙:古代对贵族、官员的称呼。 2. 隔宵寒雪喜初晴:隔夜的寒雪终于迎来了晴天。 3. 隐隐阳乌锁窗明:太阳渐渐升起,照亮了窗户。 4. 自折檀梅插胆瓶:自己折断的檀香木梅花插在瓷瓶里。 5. 嗅寒英:闻着梅花的香气。 6. 一半浓香一半清:一半是浓郁的香气,一半是清新的香味。 7. 赏析:此词描写冬日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秦女腔”、“乌夜飞”、“大石调·越云中”。双调,六十四字,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上片五句,下片五句。 寒飙冽:寒冷的北风。 江乡又近重阳节:江边乡村又临近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节日了。 重阳节:指重阳节这天。 临风:面对风。 感昔:感慨过去的岁月。 知音:了解我的人或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耗绝:断绝。 共此残秋同此月:与这秋天、这月亮为伴。 斯人:这个人。 焉得重来
【译文】 灯忽明忽灭,愁肠几许。乌鸦在树上绕来绕去,争着啼鸣明亮的月光。 我踏着青苔寻找落叶,突然听到断断续续的悲凉之声。悲音切切,不知道它飘来何处,传来了几声风笛声。 【注释】 1、忆秦娥:唐教坊曲名。 2、秋夜即事:以“夜”指代秋天的夜晚,写诗人触景生情,感叹身世之感。 3、灯明灭:指室内灯光时开时闭。 4、牢骚:发议论。这里是比喻忧愁怨恨的心情。 5、结:缠绕。 6、栖鸦:栖息在地上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