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炎
诗歌赏析 诗句原文 忧每伤人人亦忧,花蒙两眼雪蒙头。 干戈满地不可触,蓑笠为家何处浮。 秋入鸣蝉催暑去,酒如凝露与清谋。 写成庾信江南赋,更续相如老倦游。 注释 - 忧每伤人人亦忧:每有忧愁,人也会感同身受。 - 花蒙两眼雪蒙头:形容双眼被雾花、雪花覆盖的情景,喻指内心的苦闷与迷茫。 - 干戈满地不可触:地上布满战争用的兵器,无法接触或靠近,象征社会的动荡不安。 - 蓑笠为家何处浮
【注释】 石门:地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中夏:指农历五月初六,即端午节后一天。雨寒:雨点寒冷。 五年(前126-前125):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7),匈奴大举入侵汉朝,一直打到萧关(今陕西宁夏境内)。武帝派卫青率兵出击,于五月至九月分三路攻打匈奴,大破单于王庭,迫使其北迁,此为“建元之三年”。 薄寒:微寒。 入昴:《汉书·天文志》:“斗柄东指,天下皆秋;西指,天下皆春;南指,天下皆夏;北指
【注释】 端居:指闲居。入夏:进入夏天。愁更新:忧愁新添,意指烦闷、苦闷的心情又生起来了。不数(cú):不数算,意指不多。多愁:指许多的忧愁。过一春:过了一个春天。蹑虚:踩着虚空。若士:像孔子这样的贤人。取醉:喝醉。与索郎亲:跟索郎亲近。车同轨:指统一车辆行驶的道路。击地:击鼓,泛指歌唱。胡无人:指《楚辞》中的《远游》,“使帝心低而降下,察德音之所在。”这里指歌颂皇帝。自许世才非管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次韵公实七月一日雨感怀二首 其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1句:“平生离俗得闲多,素发惊秋奈老何。” - 注释: “平生”表示一生,“离俗”意为脱离世俗。这里的“得闲多”意味着生活中有较多的闲暇时光。而“素发”通常指白发,这里用来比喻年纪的增长。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脱离世俗生活、享受更多闲暇时间的满足与感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渐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麻姑山换越王山:描述了从麻姑山到越王山的变化,可能象征着岁月变迁或某种身份、地位的变迁。 2. 忆昨下元今上元:回忆过去,现在已是新的一年,即上元节。 3. 老去休惊长客寓: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必为长期居住在外而担忧。"长客"指长时间居住他乡的人。 4. 春来不拟问田园:春天来临,不再有回到故乡耕种田地的愿望。 5. 畏途豺虎中原近:中原地区现在充满危险
此诗为元稹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此国非燕南赵北,我琴无濮上桑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忧虑与思念之情。颔联“劳生聊作梦中梦,苦语莫酬山复山”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仿佛身处梦境之中。颈联“触石白云数峰起,照人明月一钩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尾联“德星已为荀陈聚,紫气休浮函谷关”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祝福。 {诗句:此国非燕南赵北,我琴无濮上桑间。} 注释
【注释】 1. 竹叶:一种植物的嫩叶,可以泡酒。榴花:石榴花。 2. 一尊云液:一杯如云般洁白的饮料。 3. 任达:放任自流。中圣:指有圣人之德的人。 4. 消忧不作狂:指能够消除烦恼,不做疯狂的事情。 5. 冰瓷:冰块做的容器。 6. 瓶水:瓶子里的水。 7. 剩酝:剩下的美酒。逡巡:徘徊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酒诗,写一位任达中圣的隐者,饮酒时不醉,不狂放,而是能解除人心中的烦恼
日日愁随万绪多,遣愁不去若愁何。 译文:每一天的忧愁都伴随着无数的思绪,如何摆脱这些忧愁呢? 注释:日日:每天。愁:忧郁、忧愁。引睡翻黄卷:使睡眠颠倒错乱。福地求生访绿萝:在有福之地谋求生存。绿萝(一种植物):指隐居之地。 赏析:此诗以“愁”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及内心的无奈和痛苦。首句“日日愁随万绪多”,描绘了诗人每日都在面对各种忧愁的困扰,无法解脱。第二句“遣愁不去若愁何”
诗句释义和译文: 1. 第一句:“散策寻溪偶缓行,羁栖愁眼忽双明。” - 散策: 意为随意散步,悠闲地走。 - 寻溪: 寻找小河或山中的溪流。 - 偶缓行: 偶然放慢脚步,形容散步的悠闲状态。 - 羁栖: 指因处境或心情而感到忧郁、不自由。 - 愁眼: 形容眼中充满忧愁。 - 忽双明: 突然间眼睛明亮起来,可能是由于心情好转或有所期待。 2. 第二句:“非烟羃羃平芜合,倒影层层远翠横。”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全诗共七句,内容涉及自然景物、人世变迁、人生感慨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担忧。 诗句释义: 1. 青山爱客长青眼,白水知时泛白云。 注释:青山喜欢客人的到来,用长着青草的眼睛欢迎他;白水知道时节变化,泛起了云朵。 2. 少日悲欢才一瞬,中星寒暑又平分。 注释:年轻时的欢乐与悲伤只是一瞬间的事,中天的星星和寒冷的夏天或炎热的夏天一样平均分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