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炎
翻译 在凉风中,我感觉到牙齿被吹得清凉;烈火将烧焦我的嘴唇,但它们现在却变得清凉。墙壁上编织的梭子应声而动,檐头滴下来的珠子均匀地排列着。隐藏的忧虑让我独自快乐,浅笑变成了深颦。我再往上面攀登,向藐姑射山走去,去问那冰雪人的道路。 注释: - 盛彦光次韵见和复用前韵因以自叹: 盛彦光是作者的朋友,他回应了作者的诗并再次使用了前一首的韵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赏及自我感慨。 -
【注释】 逃暑:避暑。濡唇:嘴唇沾湿。熨(yùn)齿:牙齿发冷,形容吃凉的东西。流匙(chī sī)香粒:流着匙柄的香米粒。加餐:吃饭。却:叹息。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封为武安君,以善战闻名。善饭人:善于吃饭的人。 【译文】 平生避暑就喝冷饮,生病了也不沾唇儿。 牙齿发冷吃凉瓜,流着匙柄的香米粒匀。 尽管想吃东西,面对案板已皱眉头。 感叹廉颇老迈仍能善饭,自己却无能为力。 【赏析】
注释:贤哉郑圃客,去为五浆惊。 郑圃客:指郑玄。解榻栖云表,开窗纳水声。 解榻:解下床铺供客人住宿。栖云表:比喻高远清雅。 忽逢京国旧,相对夜灯明。 忽逢:突然遇见。京国:京城。旧:老朋友。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与朋友告别之际,写下这首诗赠给这位朋友,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
【注释】 更欲投何处:更想到哪里去。 仙山不可窥: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人间无法看到的。 吴许迹: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传说是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兰亭修袗之事而作。 默与绮园期:默默相约,与绮园相约。绮园,指晋人王子敬(王子猷)的别墅。王子猷爱竹,常居处于竹林之下。他听说朋友戴安道将至,就先在门前种竹,说“何当食笋炊盐”,以待戴安道的到来。后子猷乘船离去,留下信笺云:“忽忆共谈客
以下是对《初入浙中三首 其三》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原文与注释: 山村柿栗熟,客舍稻粱秋。 - 注释:山村指的是山区的村落,柿子和栗子已经成熟,这是农村常见的景象。客舍则指旅店或旅馆,稻粱秋表示秋天收获稻米和谷物的季节。 池足能言鸭,蹊多喘月牛。 - 注释:池子中的鸭子因环境变化显得格外活跃,而道路上的耕牛在夜晚因为喘气而显得特别辛苦。 2. 译文:
【注释】 星织:指银河。乌同织:用天上的星宿来织布,比喻天衣无缝,也比喻高才。鹤闲鸥亦闲:鹤、鸟都清闲自在。问君:即问我。离俗久:已经离开世俗很久了。落人间:落到人间。末伏秋无雨:农历七月末是一年中最后一场雨(伏日)。残歊:暑热。昼掩关:《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昏阿中,旦西方……仲夏之月……昏翼中,旦轸南……孟秋之月……昏娄中,旦翼西……孟冬之月……昏娄中,旦角南。”这里“昏”是黄昏的意思
注释: 1. 初入浙中三首:指诗人第一次进入浙江的诗作。 2. 我生豫章汭:我生于豫章郡的汭水旁。 3. 游宦在京华:在北京(今北京)做官。 4. 百粤非吾土:百粤,泛指南方地区。吾土,我的家乡。 5. 三吴亦尔家:三吴,泛指吴越地区。尔家,你的地方。 6. 客星严濑钓:客人之星,在严濑钓鱼。 7. 西子越溪纱:西子,美女西施。越溪,浙江的一条河。纱,这里指的是渔夫的网。 8. 一洗眵昏眼
注释: - 承明:古代官名,这里指代官职或朝廷。 - 非厌直:不是讨厌直率。 - 衰疾:衰老的疾病。 - 自投闲:自动地选择休息或者退隐。 - 江汉蒸炊内:指江汉之间热气腾腾,如同烹饪一般。 - 盘盂嗒哈间:形容食物丰富,满足感。 - 层冰万里梦:形容冬天的景色,如万里冰封的美景。 - 谒帝九重关:指的是进入皇宫的层层门禁。 - 抟风翼:比喻借助风的力量飞向远方。 译文:
松竹笼官道,牛羊食野田。 岊山低送客,荡水远涵天。 乍听吴儿语,初逢伧父船。 平生足未历,聊以慰华颠。 【注释】 1. 岊(zhì):地名,在今浙江桐乡县南。 2. 吴儿:泛指江南一带的居民。 3. 伧:粗俗、鄙陋。 4. 华巅:指高高的帽子,代指高位。 【赏析】 《初入浙中三首》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一首。诗写诗人初次进入浙江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首联“松竹笼官道,牛羊食野田”
次韵公实雷雨一首 【注释】:次韵,即和原诗的韵脚相同;次韵公实,即和公实的《雷雨》一诗。 【译文】: 惊雷震响,势要将三山拨动;大雨倾泻,声音如同倾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袭我之梦境,若为一声雷鸣使胡人烟消云散。 【赏析】: 本诗是王安石的一篇七言律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忧虑。首联“惊雷势欲拨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描绘了雷雨天气的壮观景象,也暗示了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