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镇
【解析】 本诗是诗人于进士考试中榜后写给初平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贺和对其才华的认可。 “拂晓文闱报捷音”一句,写初平在清晨得知了文考结果,这应是科举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纷纷前来领取自己的成绩。这里“拂晓”,指清晨;“文闱”,指科举考场;“闻”,听到的意思。 “传家始见胜籯金”一句,意思是说:我听说您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这是你家世代相传、扬名立万的好运气啊!“传家”,指家中有才能的人
注释: - 词锋笔力势凭凌,高共飞云天上行。清夜几通康乐梦,嘉时还嗣孟郊鸣。 - 人间雅道时无丧,海内才流世有生。欲识篇章精密处,搜奇抉隐语无赢。 赏析: 此诗为酬答之作,是诗人在一次宴会上所作。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期待。 第一句“词锋笔力势凭凌,高共飞云天上行。”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豪情壮志。他运用自己的词锋笔力
出院有日用前韵与诸公叙别 频年承乏选贤关,自惜生居黍谷寒。 雠尽加三难自暇,听残敲五敢求安。 蒙恩邂逅真多乐,已事分飞亦足欢。 从此尘劳能脱否,待寻蜀客试占看。 注释: 1. 频年承乏:指作者连续多年担任某职。 2. 选贤关:选拔贤才的关口,这里指朝廷选拔官员的地方。 3. 自惜生居黍谷寒:意为自己珍视生活,但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黍谷”泛指贫瘠之地,形容生活环境艰苦。 4.
【注释】 1. 陶家:诗人自指。 2. 泽室:指水乡(江南)居室。 3. 春秋参贡举:春秋两季参加科举考试,以期金榜题名。 4. 报平安:寄希望于远方亲人的平安。 5. 盛集:盛大聚会。 6. 雄文:才华出众的文章。 7.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 【赏析】 《再和》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联“陶家门户本常关,泽室肌肤雅耐寒
【注释】 龙头:指皇帝的仪仗队。我青毡:我的车驾。 寂寞风流数百年:指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才,但因遭忌失意而不得施展才能。 素业:本分的职业。遗芳:遗留下来的芳香。 九光:九天的光辉。披雾:拨开云雾。千里修途:万里长路。着鞭:骑马前行。 竹素:竹子和纸张,比喻文字、记录。纪名:记载名号。男子事:男子所应该做的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年)冬
骤阻文闱密密关,不堪霖雨作新寒。 骤阻(突然)文闱(科举考试的院落)密密关上(指关闭),不堪(难以忍受)霖雨(久雨,久下不停的雨)作新寒(因久雨而感到的寒冷)。 暂违尘鞅闲还好,喜得朋簪静可安。 暂违(暂时离开)尘鞅(尘土和车辐,代指官场)闲还好(暂时离开官场,心情还比较好),喜得朋簪(朋友之间以簪相赠,表示友情)静可安(安静自在)。 樽俎不陈无过举,笑谈相酢(互相敬酒劝食)有馀欢。
我们将逐一分析这首诗: 1. 和李子约户曹四纪权室 - 诗句释义: 与李子约好了在户曹共事已经四年。 - 译文: 我与李子约定共同在户曹工作已经四年了。 - 注释: “户曹”指的是古代官署名,负责户籍、赋税、土地等事务;“四纪”表示四个年头,这里指的是从开始合作到现在的时间跨度。 2. 主人才术照几先,虚室端居宰利权 - 诗句释义: 主公(指皇帝)的才能和技能如同几案上的烛光一样明亮
《列子观》 日日鸡声马上闻,鉴中不是少年身。 倦从客路长摇辔,喜得真祠暂拂尘。 仙驭不归风自好,遗编长诵意弥亲。 隋珠轻用弹黄雀,愧汝当年辞粟人。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日日鸡声马上闻 - 解释: 每一天听到鸡鸣声在道路上响起,感觉仿佛就在耳边。 - 译文: 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鸡啼声从马背上传来的生动场景。 2. 鉴中不是少年身 - 解释: 镜中映照出的形象并非年轻时的模样。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元祐三年八月初六日得报已有代者归期可数喜动于中载形歌咏: 元祐三年(1088)八月六日得知有人接替自己,心中激动,忍不住歌唱。"元祐"指宋哲宗赵煦的年号,"三年"是具体的年份。"八月六日"是具体日期。"得报已有代者归期可数"说明某人已经接替了官职,可以开始他的工作。"喜动于中载形歌咏"表达了内心的兴奋和喜悦,无法抑制地表现出来。这里的"载形"可能指的是诗歌创作。 2.
【解析】 “病起酬廷老傅十三丈”:病后酬谢傅十三丈,即酬答傅朋。 “既有吾身似老聃”:既然我的身体状况像老子(庄子)那样,衰老而健忘。 “却无道术类苏耽”:然而我没有道术,与苏耽相似。 “阴阳授气还非壮”:阴阳之气的授予并不使我健壮。 “湿燥因时岂易堪”:潮湿燥热的气候,怎能使人容易承受。 “动戒荒嬉情谩切”:动不动就告诫人们不要沉溺于享乐。 “坐膺消渴理宜甘”:坐着就感到口渴,按道理应该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