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极
【注释】 石子冈:地名。在今江西丰城县东北,因冈上多石子而得名。 犊车:指牛车。 倾人国:使人倾心。倾国:指倾慕其风采或才艺。后用以形容女子的美貌。 番僧:即吐蕃僧人,唐代时称吐蕃人为吐蕃,故称吐蕃僧为番僧。 度海:渡海。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览石子冈高座寺时的观感。首句写石子冈高座寺的位置和历史;颔联以“清谈”来写寺中和尚,突出其学识渊博;颈联用一“更”字写出了作者的感慨
宋兴寺 宋兴寺,出自宋朝曾极的《宋兴寺》。该诗以晋代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桓玄窃取宫中玺印的情景,讽刺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权力斗争。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与注释: 1. 晋至昌明祚已终 - 晋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时期。 - 至:到达的意思。 - 昌明:指晋武帝司马炎,他的年号是“昌明”,这里特指晋朝。 - 祚:国家或朝代的统治权。 - 已终:结束,这里指晋王朝的覆灭。 2.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杭州西湖孤山长干寺题写的。“十丈祥光起相轮”句,用佛教语意,指塔身高耸入云,金光灿烂。“铁浮屠镇法王坟”句,写塔的雄伟壮观。“只愁西域神僧至”句,化用唐代张祜《灵隐寺》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夜捧长干刹入云”,写佛寺之宏伟。诗人通过写这座佛塔,赞美它的雄伟、壮丽和神奇。 【答案】 译文:塔身高耸入云,有十丈高,金光灿烂,如同相轮般升起
【注释】 逝水:流经的河流,这里指黄河。无情:不理会人世的是非曲直。去不回:永远不回头。黄帘:指黄色的门帘。窣地:覆盖着地面。摩挲:用手轻轻触摸。铁塔:指铁塔寺。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时安禄山起兵反唐,玄宗出奔蜀中。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成都写给他儿子寿王李瑁的一首悼亡诗。 首句“逝水无情去不回”,是说流水无情,永远不会回头。这一句是说流水不会回头,暗指父亲不能回来
湘宫寺 湘江边上有座古老的寺庙,名叫“湘宫寺”。 寺庙里有几间破旧的房屋。 虞愿忠心耿耿,规劝皇帝要为百姓着想。 那座十级塔楼早已不存在了,那些钱都白白地浪费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湘宫寺的破败景象以及虞愿忠心的规劝。 首句“湘宫寺”直接点明了主题,描绘出了寺庙的破败景象。第二句“数椽败屋湘宫寺,虞愿忠规正凛然”则进一步描述了寺庙的状况,表达了虞愿忠心耿耿的形象。第三句“十级浮屠那复有
【注】:冶城,即今南京;云气,指钟山之云雾;檐牙,指屋檐上伸出的飞檐。 袅袅疏林集晚鸦,钟山云气入檐牙。 何人乘月吹长笛,夜看云陵百万家。 注释:黄昏时,稀疏的树林聚集着归巢的暮鸦,钟山上空缭绕着淡淡的云雾。是谁在月下吹奏着长笛?夜晚我站在城楼上遥望那万家灯火通明的云台山。 这首诗描写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楼,远望钟山一带,暮烟四起,云雾缭绕。他看到有人正乘月光吹奏长笛
【注释】 1)清凉寺:指寺庙名。 2)秋月春花:泛指四季之景。 3)衮龙:古代帝王的服饰,此处借指皇帝。 4)夷门金鼓:古地名夷门,在今河南洛阳。金鼓:古代作战时用以发出号令的金属器具,此处指军用器械。 5)惊起:惊醒。 6)鼻鼾:打呼噜。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通过“惊起”二字,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忧虑之感。 首句“秋月春花迹未陈”是全诗的总领
宝公塔 六帝园陵堕劫灰,独馀灵骨葬崔嵬。 行人指点云间鹤,唤得齐梁一梦回。 注释:在六朝皇帝的陵墓中,只剩下了这些被毁后的残破骸骨,它们被埋葬在高高的山岗上。那些曾经在天空飞翔的仙鹤,现在只能指引着迷路的人找到这个地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宝公塔周围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无情和易逝。诗中的“独馀灵骨葬崔嵬”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宝公塔周围荒废的场景
【注释】 布萨:佛教用语,意译“施食”或“散食”,即斋僧。 大通:指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杨勇。 侯丞相:指杨勇。 帝:指隋炀帝杨广。 【赏析】 这是一首题于同泰寺墙壁上的诗,表达了作者对隋朝灭亡后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乱的感慨之情。 首句写自己因开斋散食而流泪,暗示出隋炀帝荒淫无道,致使民不聊生;次句指出大通基业在昔人非,暗指隋炀帝暴政已使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其统治基础已动摇
【注释】 四合:四面环绕。天津:指南京秦淮河的北岸,即金陵城。风景:景色。依然:依旧,仍然。洛滨:洛阳附近一带,即洛川。江左:指今江苏、浙江一带。乐土:安乐的土地,指繁华富庶之地。垂泪:流泪。新亭:三国时吴国将领陆机所居,因陆机曾在此建楼,后以“新亭”为吊古怀乡之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昭宗天福二年(934)春天在长安所作。当时昭宗已死,唐室衰微,诗人忧愤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