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狸
注释:在相峰寺投宿,寺庙的灯光映照在阿兰若上。雨后凉意袭来,夜晚的清冷之气更加浓厚。不知何处的秋声将我的梦惊醒,那檐间的铃声不断响起。 赏析:诗中的“阿兰若”是指佛教中的一种境界,意为空灵无物的境界,这里借代诗人投宿之处。“一灯投宿”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投宿的情景。而“雨过凉生夜气清”则是对环境氛围的描绘,雨后的凉爽使得整个夜晚都显得清新宁静。“何许秋声惊客梦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诗人杨慎的作品,描绘了他游历疏山四十年的经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疏山 - “来往疏山四十年”:描述了诗人在疏山之间往来了四十年。 - “主人与客两华颠”:表示自己既是疏山的主人又是客人,岁月已经让他们白发苍苍,鬓发斑白。 - 译文:我在这疏山上走过四十个年头,既是这里的主人也是过客,头发已经白了。 注释:①疏山: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②主/客
诗句释义及注释: - 西隐寺 - 指的是一座位于中国某个地方的古老寺庙,可能因为其历史悠久和宁静的氛围而成为诗人怀念的对象。这里的“西”可能指代方位或方向,“隐”则表达了一种隐居、远离尘嚣的状态。 - 仿佛儿时住此间 - 诗人通过这个句子表达了一种错觉或幻觉,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那时候他曾经在这里居住。这种表述通常用来表达一种怀旧之情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重来不记旧山川 -
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船头触处浪花生,船尾随人山影行。 注释: - 船头触处:指船首触碰到的地方。 - 浪花生:波浪拍打到船头时激起的浪花。 - 船尾随人:指随着船尾的人行走,暗示船尾也随着水波移动。 - 山影行:水面反射出的山的形状在船上移动。 赏析: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小船在水上行进时,船头和船尾的景象。船头被浪花撞击,而船尾则随着人的移动在水中缓缓前行,展现了一种宁静又动态的旅行画面
江南九月未飞霜,木叶萧萧已半黄。 行遍疏山山下路,满山唯有桂花香。 注释: 1. 江南:指南方的江宁地区,这里特指作者所在地或所经历的地方。 2. 九月:指的是农历九月份,这个时候江南地区的气候已经比较寒冷,但还没到下霜的时候。 3. 未飞霜:没有下霜,说明天气还比较温暖。 4. 木叶萧萧:形容树木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落,声音萧萧作响。 5. 已半黄:树叶已经由绿变黄,接近秋天的颜色。 6.
【解析】 此诗是写诗人旅途的困顿,以及在困境中依然坚持读书学习的情景。首联“月落僧窗暗”,“暗”字写出月色之明暗不定,与僧人的心境相呼应。“衾单客梦惊”则写出了诗人在深夜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情形,同时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和内心的烦乱不安。颔联“鸡鸣催客起”,点明了诗人是在黎明前起身出发的。“犬吠恶人行”则描写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听到狗叫声而惊醒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他早起赶路的急切心情
诗句释义: 1. "江上岧峣百尺台,摩挲尘迹但徘徊。" - 描述一座高耸入云的江边平台,诗人在此徘徊,摩挲着曾经的尘埃痕迹。 2. "不辞浊酒三杯醉,坐对晴空万里开。" - 尽管喝下几杯浊酒让人有些醉意,但诗人依然选择坐下,面对万里晴空畅快地欣赏美景。 3. "楚泽风烟随处好,仙家桃李有谁栽。" - 无论是哪里的楚地景色还是风烟,都显得那么美好,而仙家桃树和李树却似乎没有人栽种。 4.
危全枫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祠堂位于江西临川。这首诗是诗人到危全枫祠时所作。 第一句“香火颓然寄梵宫”,意思是说寺庙里的香烟缭绕,香火已经熄灭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庙宇。这里用“颓然”来形容寺庙的萧条,给人一种荒凉、破败的感觉。 第二句“精英不与众禅同”,意思是说在寺庙里修行的人们都是一些有才华的人,他们不同于其他普通人的禅定修行方式。这里的“精英”指的是有才华、有智慧的人
【注释】 疏山道:指山路。村深谷鸟:村庄在深山中,鸟儿在近处鸣叫。收时雨又晴:傍晚的云气散去,雨过天晴。极目:放眼远眺。春山随处好:春天山色宜人,处处是好风景。笋舆:竹制小车(代称轿子)。穿尽:穿过。绿阴:指茂密的树木所形成的浓郁树荫。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行于山间林间,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景色迷人的情景。首二句写诗人行于山村,鸟声入耳,暮霭初散,雨过天晴,景色美好
梅花 桃李艳阳态,笑我不入时。 松竹贫贱交,却是同襟期。 【注释】 桃李:指春天的花朵,这里指代那些花团锦簇、艳丽夺目的春景。 艳阳态:形容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的盛况。 笑我:讥讽我。 不入时:不合时宜。 松竹:两种树,分别象征高洁和坚韧。 贫贱交:指在贫穷、卑贱的时候结交的朋友。 同襟期:指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译文】 桃树李树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竞相开放,它们嘲笑我不追求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