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狸
【解析】 本诗为五律体,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首联写寺院的荒凉,“古寺”指正觉寺,“秋风”是季节特征;颔联写殿堂残破,“殿焚”说明寺院遭受了火灾,“僧老不知年”则表现了寺院中僧人的衰老。中间两联写自己游历寺庙的感受和心情,“但可扶藜至”,“无因假榻眠”,诗人只能扶着藜杖走到寺中来,没有地方睡觉。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寺庙衰败、僧众生活艰难的感叹,最后两句点出主题,抒发感慨。 【答案】 注释: ①宿:住
梅花 桃李艳阳态,笑我不入时。 松竹贫贱交,却是同襟期。 【注释】 桃李:指春天的花朵,这里指代那些花团锦簇、艳丽夺目的春景。 艳阳态:形容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的盛况。 笑我:讥讽我。 不入时:不合时宜。 松竹:两种树,分别象征高洁和坚韧。 贫贱交:指在贫穷、卑贱的时候结交的朋友。 同襟期:指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译文】 桃树李树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竞相开放,它们嘲笑我不追求时事热点。
【注释】 南湖:即杭州西湖。 兴何长:兴致何其长。 藜杖:竹制的手杖。 为爱:因为喜爱。 作云气:像云一样飘浮在空中。 徙倚:徘徊、留恋。 枕簟(zhěn diǎn):枕头和席子,泛指卧具。 【译文】 葛布制成的头巾,竹杖,兴致何其长;为喜爱六月的南湖凉快。 雨在山头作云气,风来水面散荷香。 登临稍喜市声远,徙倚犹嫌归兴忙。 后日重来携枕簟,不妨午梦到斜阳。 【赏析】
积翠楼 手扪霄汉摘天星,脚踏丹梯最上层。 须信神仙足官府,能令鸡犬亦飞升。 注释: 积翠楼:即仙人居住的楼阁,这里指仙界。 手扪霄汉摘天星,脚踏丹梯最上层。 这句诗描绘了仙人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脚踏着最高的丹梯,意喻仙人的地位尊贵。 须信神仙足官府,能令鸡犬亦飞升。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仙人的地位足以让官府臣子也感到敬畏,甚至连家禽家畜都能飞升成仙
【注释】 积翠:指山峦重叠的青翠景色。少日:年轻的时候。丘壑:指山水。饱曾经:指看尽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年轻时登高望远,饱览江南美景之作。前两句写年轻时就怀有丘壑之志,对大自然景致充满向往之情;后两句写如今登临积翠楼,但见眼前江南美景如画,而心中仍觉得意犹未足。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留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注释】 金沙寺:即金沙寺,在河南洛阳。古寺同真率,君家更秩筵。 金沙寺是唐代著名古刹,寺中僧人与诗人关系亲密如家人一般,故称“同真率”。诗人自谦不如王维(王右丞)的诗作,但主人(指诗人自己)却是贤人。 酒杯无算饮,橘树不论钱。 “杯”字下有双关语,一指酒杯,一指酒壶;“橘”字下有双关语,一指橘子,一指橘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喝的酒不计其数,吃的橘子不计其数。 胜日携佳客,曾来是去年。
憩雷公山 酒薄饮难醉,山寒梦不成。 窗间残月影,枕上晓钟声。 丘壑平生事,山林少日情。 白头翁老矣,数亩未经营。 注释: 1. 酒薄饮难醉:形容酒量不好,喝得不多就醉了。 2. 山寒梦不成:形容山上寒冷,夜晚无法入睡,所以梦中的景象也没有完成。 3. 窗间残月影:指窗外的月亮已经快要落下,只剩下一些影子。 4. 枕上晓钟声:指早晨的钟声在枕边响起。 5. 丘壑平生事:指生活中的琐事和经历。
《白水寺》 暂假僧房憩,炎蒸觉顿忘。 谁知六月雨,已似九秋凉。 石径苔痕滑,稻花田水香。 鸣蝉休聒耳,容我此徜徉。 注释: 1. 暂假僧房憩:暂时借用僧人的屋子休息一下。 2. 炎蒸:炎热潮湿。 3. 觉:感觉。 4. 六、九:指农历六月或九月。 5. 石径、苔痕、稻花、田水:分别指寺庙前的石头小路、路上的青苔痕迹、稻田和池塘的水。 6. 鸣蝉:知了。 赏析:
【注释】 正觉江边寺,风烟罨画然。 正觉: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 罨(yǎn)画:指画中山水,也指用颜料画的山水画。 合抱:合抱不过来,形容树干粗壮。 庭罗合抱树,门泊钓鱼船。 庭:庭院。 罗:网。 合抱:合抱粗的树木。 泊(pō):停泊;停靠。 垂钓船:船上挂着鱼竿,用来垂钓用的船。 暮雨凉初过,中秋月正圆。 暮雨:傍晚时的雨。 凉初过:刚刚过去。 中秋月: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也叫“望月”
【注释】 苦竹:一种竹子名。 一廛(dián):古时计算田地的单位,一廛等于六十亩。 【译文】 在春天里,苦竹行道上的青草送走冬天,迎来夏天凉爽。 微风轻拂着嫩麦叶,清澈的小河中长出了新的秧苗。 岁月催人衰老,田园生活令人向往。 如果能够拥有一块土地,我就学习农耕。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退隐后,在乡村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