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狸
雷公保国寺画壁 我游保国三十年,昔者童稚今华颠。 僧非昔人屋亦改,仰视乔木皆参天。 惟馀画壁屹相向,尘封蛛网犹依然。 空王龙钟曳杖立,弥勒游戏挑囊眠。 不知寺已几兴废,独此经久无变迁。 我来摩挲三太息,欲去不忍空留连。 丁宁老僧为守护,慎勿破壁随云烟。 作诗仍以示来者,此诗此画当俱传。 注释: - 雷公:佛教中的护法神之一,负责保护国家和人民平安。 - 保国寺:位于中国的古寺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灵谷山的美景。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1. 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听闻伯子曾经记载过灵谷山,如今它的名字已经广为人知。) 2. 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我默默地望着这个州,那里的奇观和美景可以与山的灵魂相媲美。) 3. 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悬崖上的瀑布如同从高处倾倒的水一样壮观。) 4. 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高大的松树有几十里高
【注释】 ①五星:指日、月、星、辰,古人以五行说天象。寒芒:形容星光闪烁。九渊:深不可测的深渊。②化为石泉眠:指泉水在岩石间流动形成的景象。③位置相联绵:指泉水流动形成的水纹连绵不断。④璧月夜:明亮的月亮之夜。⑤争珠连:形容星星像珍珠一样在夜空中闪耀。⑥星光本游空:指星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运行。⑦着地今何然:为什么星光会落到地上呢?⑧得非:莫非。⑨泉石癖:喜爱泉水和石头的癖好。⑩如我老不悛
这首诗描绘了罗汉石的形象特征,表达了诗人对罗汉石的敬仰之情。 诗中开头两句“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表达了诗人对于大幻师(即罗汉)的敬仰之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神通广大的能力,即使是平凡的石头,也充满了神奇的力量。 第三句“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描述了罗汉石的颜色和形状,如同一个和尚的面孔。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罗汉石与佛教的联系,以及它作为佛教象征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理解及赏析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杨源寺 落日郊原独杖藜,偶寻萧寺坐移时。 下临稻垄如棋局,细数僧房似蜜脾。 风里长松能远韵
跃马泉 山灵从何来,崩腾跃万马。 初疑夫差军,水犀光照夜。 又疑阏于战,声撼武安马。 森然毛骨竦,舌拄不能下。 对此神骖姿,可以一战霸。 译文: 跃马泉 山灵从何处而来?它像奔腾的万马一样跳跃。 起初我以为是夫差的军队,水犀在夜晚照亮了战场。 后来又觉得是阏于战斗,声势震撼着武安的战马。 森严的景象让人毛发悚立,舌头都僵硬得说不出话来。 面对这般神奇的坐骑,可以一战成名成为霸主。 赏析:
注释: 1. 何人邀我来:是谁邀请我来。 2. 白昼朝钧天:在白天去朝见天子,比喻地位高。 3. 千官正杂沓:众多官员正在忙碌。 4. 佩有苍玉悬:佩戴着青白色的玉佩。 5. 冲牙互击触:用牙齿互相撞击。 6. 远韵声泠然:发出悠远的声响。 7. 律吕相应和:音律与和谐。 8. 宫徵更相宣:宫商相和,更加宣扬。 9. 应笑居鄛人,玉斗空碎捐:应该嘲笑那些生活在鄛的人,他们像玉斗一样破碎,被丢弃。
【注释】 1. 疏山:指远山。 2. 支径:分叉的小路。 3. 欲断:即将断裂的样子。 4. 洗:冲洗。野花:野草。 5. 更寒:更加寒冷。 6. 漠漠:形容烟雾弥漫,看不清东西。 7. 潺潺:溪水流动的声音。 【译文】 远山如被草丛覆盖,支路蜿蜒曲折难走,雨水洗净了野草上的花朵,使得山林更显凄凉冷寂。向西望去是苍茫的烟云,向北眺望是涓涓流淌的小溪。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秋日远山的景色
诗句原文: 垍湖潭畔呼舟渡,苦竹林边策杖回。 衣湿为穿山雨过,手香因折野梅来。 注释解析: - “垍湖潭畔呼舟渡”:在垍湖的岸边呼唤着划船渡过,表达了诗人对水边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 “苦竹林边策杖回”:在苦竹环绕的边远之地用拐杖行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探索与欣赏。 - “衣湿为穿山雨过”:因为穿山的雨水而湿透衣服,形象地描绘了穿山雨的强烈和及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雨中景色的喜爱。 -
【注释】檀香:香木,多用于雕刻和镶嵌。 清阴:指院落中的树荫。 春归却在赞公房:赞公房是宝应寺中僧人赞宁的住所。赞宁在春天时常常静坐于赞公房中,欣赏着院中的花香,品味着春天的气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宝应寺中宁静祥和的景象。诗中的“檀心素面水沉香”形象地描绘了檀香木的纹理和色泽,让人感受到其清新自然的气息。而“一架清阴满院凉”则展现了院中的树木繁茂,形成了一道凉爽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