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
诗句逐句释义与赏析 1. 谁能载酒寻元亮,共寄无何作醉乡。 - 注释:谁能够载着我的酒去拜访元亮先生?我们一同把这里当作一个醉乡,忘却世间纷扰。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元亮"指的是晋代诗人陶渊明,此处暗指陶渊明的高洁品格与远离尘嚣的生活哲学。通过“寻”与“共寄”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2. 便好收心事农圃,不须惊世露文章。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寸碧轩》。它描绘了寸碧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隐隐遥山列画屏,檐间寸碧与云平。 隐隐遥山列画屏,意思是说远处的山峰如同屏风一般排列在天空中,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檐间寸碧,意指房檐下的一片碧绿之地,与云朵相平,形容了寸碧轩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低回席上遗簪露,仿佛墙东翠黛横。 低回席上遗簪露
【注】 灵槎:传说中指能上天的船。斗牛,即牵牛、织女二星,这里泛指天象。晶光照夜寒,形容星星在黑夜里闪烁,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中的寒冷。春城:指京城长安。使藩:出使外藩。暂屈:暂时委屈。云路:指天上的路程。风猷:指朝廷的谋略和决策。乐府:古代音乐机构。 【赏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诗人以“乐语口号”为题,表达了他对友人在外辛苦奔波的关心之情。全诗以抒情为主,夹杂着对朋友的祝福
【注释】 荆:指荆州一带。吴:指苏州一带。相望:相对。柴车:用木柴烧火的车子,这里指牛车。鹿自随:指驾车的马和驾车人。定:一定。春尽日:春天结束的时候。归:归来。及归宜待鹤来时:等回来时。贤圣莫负樽中绿:贤圣不要辜负酒樽里的美酒。樽:盛酒的器具。樽中渌:酒。日月长为物外迟:太阳月亮总是在物外(即天外)慢行。物外:天外。迟:慢行。匡庐:在江西南昌市西南约四十里处,因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于此而著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要的语句,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概括和总结。“斜日侵帘上玉钩”是全诗的第一句,写诗人在望湖楼晚眺时所见的景色。“天影融成十里秋”是全诗的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这一景色的总评。 【答案】 译文:斜阳映照着楼阁上的彩绘栏杆,阳光从窗棂上射入,好像玉钩一般;檐花飞动着,锦文似的流苏也随着飘动起来。湖水波光映射出千峰的秀丽
千里濒江地可毛,结庐何必故山椒。万里江山如画卷,一壶浊酒笑春风。 载醪不过斜川路,饮水谁同陋巷瓢。勿问鸡虫闲得失,但知鹏鴳各逍遥。 黄尘满眼僧窗静,坐对风花意已消。江湖泛泛一虚舟,去作人间浪漫游。岁晚光阴云冉冉,畏途风雨日浮浮。万锺信是樊中雉,一棹聊同水上鸥。投老虀盐成底事,凭谁为种橘千头。 注释 1. 万里江山如画卷: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万里,形容距离之遥远。江山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虚庭幽草翠相环,默坐颓然草色间。” - “虚庭”意指空旷的庭园,暗示诗人身处一个清静的环境。 - “翠相环”形容草绿得茂盛,环绕四周。 - “默坐”指的是静静地坐着,“颓然”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草色间”描绘了诗人在草木丛中沉思或休息的情景。 2. “玩意诗书千古近,放怀天地一身闲。” - “玩意诗书”表示通过阅读和吟咏诗歌来陶冶情操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凭几无聊昼掩扉,芬芬晴气减春衣。 - 关键词:凭几、无聊、昼掩扉、芬芬、晴气、减春衣 - 注释:诗人在无事可做的午后,慵懒地倚靠在几案前,透过门帘望向外面。春天的气息渐渐消退,天气晴朗却不再舒适。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因无事而感到的无聊和外界天气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感受。 2. 隔帘相应莺初语,背日连飞雁北归。 - 关键词:隔帘、莺初语、背日
【注释】 朱甍碧瓦:朱红色的屋檐和碧色的屋瓦。 杖屦翛然:拄着拐杖,悠闲自得。 縠卷水风清荡漾:波纹轻扬,水面风拂。 珠翻荷雨自亏盈:荷叶翻飞,雨如珍珠般滴落,自相盈亏。 胜游已觉非人境:美好的游赏,已经感觉到与人间不同。 妙语宁须味玉英:美妙的言语不需要品味白玉的芬芳。 金篦聊刮目:用金篦轻轻梳开眼睛,比喻对人的了解要深入一点。 不容幻翳有纤萌:不能容忍那些虚幻的事物。 赏析:
荆州书事二首 江湖泛舟浪漫行 1. 诗词原文 千里濒江地可毛,结庐何必故山椒。 载醪不过斜川路,饮水谁同陋巷瓢。 勿问鸡虫閒得失,但知鹏鷃各逍遥。 黄尘满眼僧窗静,坐对风花意已消。 2. 译文与注释 - 江湖泛泛一虚舟,去作人间浪漫游:比喻自己如同江湖中的小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人间遨游,享受生活的美好。 - 岁晚光阴云冉冉,畏途风雨日浮浮:形容岁月流逝,时间如白云般缓缓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