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臣
侍耕诗三首 赵鼎臣 诗句释义: 1. 田头老父话生平,不学终军漫请缨。 - 田头老父:指在田间劳作的老农。 - 话生平: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和故事。 - 不学终军:比喻那些不追求仕途的人。 - 漫请缨: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 天子问春耕:皇帝询问春天的耕作情况。 2. 南亩未为遭遇晚,亲逢天子问春耕。 - 南亩:指南边的农田。 - 未为:未曾或尚未。 - 遭遇晚:比喻时机尚早,还有机会。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首句:“元夜新添一月春,曲轻花嫩未成尘。” 翻译:在元夜之时,新的一月悄悄来临,春风轻柔,花朵娇嫩尚未凋零。 注释:元夜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这里用来象征新的一年的开始。“新添”表明这是一年中的新月,“一月春”则暗示春天的到来和新生。 赏析:首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同时也预示着新年的美好和希望。 - 次句:“笙歌满地醉还醒
【注释】 石井:山腰一石窟。 石窟:指古代开凿在峭壁或岩面上,内部空无的石头洞穴。 其深不可计:其深之深,难以计数。 潺湲(chán yuān):水流声,水波流动的声音。 涧(jiàn):溪流。 静听:仔细倾听。 【赏析】 “石井”是此诗的标题。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山腰处有一个石窟,它深邃得无法计算,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石窟”,指古代开凿在峭壁或岩面上,内部空无的石头洞穴。“深不可计”
侍耕诗三首 记取宣和第一年,銮舆晓出劝耕田 侍臣竞欲终千亩,大半农夫不暇鞭。 诗句翻译 在记录宣和元年的第一年,皇帝的銮车清晨出发去劝农。 大臣们争相想要耕种一千亩土地,但是大部分农民没有时间去挥舞鞭子。 注释解释 - 侍耕:古代官员在特定时期内参与农业劳动,以体现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 记取:这里指记录下来,用于历史记载或文献中。 - 宣和第一年:指的是宋朝宣和年间的第一年
注释: 清风峡:清风峡,地名,在今四川雅安地区。 玉宇开:指天宫的窗户开了。比喻人间清静。 主人贤:主人,这里指清风峡的主人。贤,有才华。 潜欣玉宇开:潜,暗暗。欣喜,喜悦。形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 故人来:指老朋友来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清风峡的诗。诗人通过对清风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几被红尘误”,诗人用“红尘”来比喻人世间的纷扰和烦恼
诗句原文为: 九月二十六日韩弼夫与十九娘赴官郢州之京山携家出饯于城南郝氏之园席上作小诗送韩儿侄咸和。 译文: 西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南岸的河边,送行的人正在离去。 喝着美酒难以留住客人,秋天的菊花不应对这春天。 注释: - 九月二十六日:指的是具体的日期,用于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 韩弼夫与十九娘:指诗人的两位亲属或朋友。 - 赴官郢州之京山:赴任于郢州的途中前往京山县。 -
双螯才映箸,一勺仅盈瓯。 未足多沉湎,聊堪小拍浮。 注释:两只螃蟹刚刚放在了筷子上,一只勺里只有一点点水。不够让人沉醉的太多,只能勉强用来拍打水面。 赏析:诗人以双蟹酒杯饷阿宝,阿宝却戏谑地戏弄他。诗人巧妙地用双蟹酒杯来比喻阿宝,用双螯(螃蟹的两只钳)来比喻自己的双蟹酒杯,形象生动。“一勺”则是指酒的量很少,不足让阿宝沉醉。最后一句是说酒太少,无法满足阿宝的需要,只能让他拍水自娱
这首诗是关于大司成葛雅卿的挽诗,表达了作者对他逝世的哀痛之情。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兄弟同升世所难,公家伯仲尽鹓鸾。 - "兄弟同升":指的是兄弟二人一同被提拔或晋升,这在当时是非常困难的。 - "公家伯仲":在古代中国,公家是指朝廷或者官府,伯仲是指兄弟中的长幼次序。这里用来形容兄弟两人都是朝廷中的重要官员。 - "尽鹓鸾":鹓鸾原指凤凰和鸾鸟,这里比喻兄弟二人像凤凰和鸾鸟一样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卞和比作有志之士,连城璧比作卞和所献的宝玉。全诗以卞和自喻,通过赞美卞和的坚贞不渝,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自己像卞和一样,三试玉而一得之真知,但终于未被重用;而卞和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却为后人所景仰,他的事迹也永远流传下去。 【答案】 译文: 卞和三次献上玉璞,都因不是真正的宝玉而被砍掉双脚。他探得一块宝玉,正赶上春天归来之时,才得到重用。 赏析:
【注释】盘斋:道家语,指修炼道法的斋戒。李愿:唐代诗人李愿,字长吉,号李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归欤两山间:归欤两山间,意谓隐居山林。归欤,同“归欤”,古代感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词。两山:泛指山林。悦吾颜:使我心中高兴。颜,面部表情。 【译文】李愿送我到李愿隐居的地方,让我回到那美丽的山水之间。现在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坐在山中可以让我高兴不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