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摰
诗句如下: 林麓坡陀湘水侧, 烟岚朝暮楚城隈。 峰前迁客翻堪笑, 不及飞鸿一岁回。 注释如下: - 林麓坡陀:指山势起伏、曲折蜿蜒的地形,这里特指湘水边的自然风光。 - 烟岚朝暮:形容山间云雾缭绕,景色变幻莫测,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 楚城隈:指楚国的城市边界,这里的“楚城”指的是楚国都城所在地,暗示着某种历史的沧桑感。 - 峰前迁客:形容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故土的人
注释:池里的青蛙鸣叫声正旺盛,小径上的草横斜生长未被清除。我不怕夜晚的凉意侵人我的枕头和竹席,只是担心新蛀的小虫侵入书籍里。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炎热夏季的苦闷心情。首句写蛙声大作,说明天气酷热;次句写径草纵横,表现了诗人对夏景的厌恶之情;三句说不厌微凉,表明他仍能忍受酷暑;四句说只忧新蠹,说明他对图书的珍爱。全诗以“苦雨”起头,紧扣诗题,语言质朴自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嘉谷连空指岁丰,幽潜无复有乖龙。 何时浩荡风吹日,照彻阴云几万重。 注释如下: - 嘉谷连空指岁丰:嘉谷(指丰收的谷物)连天,象征丰收之年。丰,丰富。 - 幽潜无复有乖龙:深藏不露、隐居生活的人没有了,不再有像龙一样隐逸的志士。 - 何时浩荡风吹日:什么时候风大得能把太阳吹得高高升起? - 照彻阴云几万重:阳光能穿透厚厚的乌云,照耀着成千上万重的阴云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 “春气未强寒惨惨”,春天气息还未完全到来,天气还很寒冷。“羁人多病兴寥寥”,因羁旅他乡而多病的游子心情很寥落。“闲愁付与毫端遣”,把烦闷的忧愁都写在纸上。“长日期于局上销”,长时间地在棋局上消磨时光来消解心中的愁绪。 赏析: 首联是说,虽然春天的气息还没有来临,但天气还很寒冷,所以人的心情也很凄凉。这是诗人旅途中的一种感受,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普遍情绪。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唐生:诗人的朋友。 百尺楼:高高的楼台。 销散:消除。 仲宣:三国时蜀汉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以智谋著称。这里泛指有才的人。 拒霜:菊花的一种。 烟雨:雾气和细雨。 江城:指长江边的京城。 澹秋:深秋时节。 赏析: 首句“无处登临百尺楼”,意在表达重阳佳节,作者却无法登上高楼欣赏美景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若为销散仲宣忧”
【注释】: 长松老桂:指长寿的松树和桂花。 细草幽花:细草、幽花,泛指花草。 音书:书信。 雁自高飞鱼自潜:意思是大雁向南飞翔,鱼儿潜入水底生活。比喻各自有各自的去处。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寒秋时节的自然风景画。首句“长松老桂风霜足”,描绘了松树和桂树枝叶苍翠,经受住了秋风霜雪的考验,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长松老桂生命力的赞美。次句“细草幽花雨露沾”
湖水漫漫日夜添,芡芒蒲锷斗尖铦。 不须更问雨多少,且喜西窗青入帘。 注释: 湖水:指湖面波光粼粼。漫漫:水波浩渺、宽广的样子。芡芒蒲锷斗尖铦:菱角(菱)和荷叶(荷)的尖端锋利如刀,与水草(蒲)的尖刺相斗。斗:较量,争斗。铦:锐利,锋芒。 不须更问雨多少,且喜西窗青入帘。 不须:不需要。更:再。喜:喜欢。西窗:西边窗户。青:青色,这里指窗帘的颜色是青色
【注释】依:依据;唐生:指唐代的诗人。悄悄:寂静的样子;泛菊佩萸人:泛指赏菊、插茱萸的人。簪花帽:插着鲜花的帽子,这里代指戴了花的帽子。漉酒巾:漉取美酒的布巾,这里代指喝酒用的杯子。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九月十日即事》组诗中的第五首。此诗写重阳节登山临水,饮酒赏菊,与朋友共饮的情景。首句“悄悄”,写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纷纷”则点出人多热闹。颔联写景,“泛”字传神,写出了人们兴致勃勃的样子
诗句:图志分明传者谬,峰名元在岳山隈 译文:地图上明明标着这个山峰,但实际位置却隐藏在群山之中。 注释:图志分明传者谬:意思是说,虽然地图上标注了这个山峰的位置,但是那些负责标注的人可能并不了解实际情况。 赏析:这首诗通过质疑地图上的标注来表达对现实与表象之间差异的感慨。诗人认为,即使是最为精确的地图,也无法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和表面现象之间差距的深刻认识
十月六日与客游金山乾明宣塔戒坛弥勒舍利广教七山寺三首 注释: 1. 水落溪桥霜未寒,冈林平浅是西山。 水已经退去,溪边的桥梁上还挂着一层薄薄的霜花没有融化,而山脚下的冈林显得平坦而浅薄,正是西山。这一句描绘了秋末冬初的景色,水已退去,但霜花依然挂在溪桥上,山脚下的冈林也显得平坦而浅薄。 2. 路穿峭茜青葱底,寺在崎岖屈曲间。 一条小路穿过陡峭的山壁和青葱的草地,而那座寺庙则坐落在崎岖曲折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