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摰
【注释】 迎春亭:在今安徽安庆市。 松筠:一种竹子。松柏与竹,常用来比喻高节。 【赏析】 《迎春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于作者任安徽宣城(今属安徽)团练副使时,当时正值春末夏初之际,诗人来到这个名胜古迹之地,看到满山的松树、竹林以及盛开的百花,联想到当年自己在此迎春,并写下了《次韵刘景文迎春》一诗,因此有感而发。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风”、“霞”等词烘托出春天的生机
第一首: 排门金碧七禅关,松阁相望石径连。 不为勤求善知识,可能一日遍诸天。 译文: 推开大门,金碧辉煌的七禅庵映入眼帘,松树林立,石径相连。 我不求善知识来教我,可能有一天能遍观天下诸天。 注释: 排门:推开大门。 金碧:金色和红色,形容富丽堂皇。 七禅关:指禅宗七派修行的方法。 松阁:用木头或砖头建造的阁楼,通常在山中修建供游客休息。 石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善知识:佛教术语,指有德行
【注释】行彻:行走。 云烟:云雾,山雾。上方:佛经中指极乐世界的最高处。 青林深壑:青色的树林和深深的山谷。重冈:重重的山冈。 山中底处饶风月:山里最深处有丰富的风韵和月光。底处:最深处。 要著江州一草堂:一定要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修建一座小小的草堂。著:建造。 【赏析】首联写登上金山,一路行来,云烟缭绕,仿佛到了极乐世界的上方。颔联说山中深处有丰富的风韵和月光,这应是作者游金山时的真实感受
仙骨萧疏古柏秋, 合于尘世独悠悠。 人间未熟黄粱饭, 天上新成白玉楼。 隐几不闻遗治命, 飞旌何日向西州。 识君惟有崔夫子, 预说衣冠一蜕留。 诗句释义: 1. 仙骨萧疏古柏秋: - “仙骨”指的是超凡脱俗、如同仙人般的气质或品质。 - “萧疏”形容草木稀疏而高大,常用来形容人的气质清高。 - “古柏”指的是古老的松树,常被用来比喻坚韧或长青的生命。 - “秋”则暗示着季节的变换
【注释】 1.水舫:水上小舟。 2.相将远欲无:天水一色,远望天水相连,仿佛要消失于天际,因此说“相将远欲无”。 3.扁舟双桨似飞凫:扁舟,即小船;飞凫,指疾飞的野鸭。比喻扁舟像野鸭子一样快。 4.逃名客:逃避名缰利锁的隐士。 5.鸱夷:即皮囊,传说中夏禹治水时,因治水有功而被封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死后葬于此,其子启夺王位后,派人到会稽山取其皮囊,并把尸体运回,故称鸱夷。泛五湖:泛指漫游江湖
澄心阁 危栏倒影下千寻,空水无声万象沉。 试问登临来往客,几人澄得利名心。 注释: 危栏:指高高的栏杆,形容建筑的高大坚固。 倒影:指水中物体的影像。 千寻:形容距离很远,一千里。 空水:清澈的水。 无声:没有声音。 万象:一切事物。 沉:消失或隐去。 澄得利名心:清除名利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澄心阁为题,通过对澄心阁的景象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态度和看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先来看第一句“双桥十里跨虚明”,这里指的是一座座横跨在水面上的石桥,它们的出现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接下来是第二句“波面无风两足轻”,描述的是当微风拂过水面时,石桥显得格外轻盈,好像没有重量一样,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然后是第三句“雨歇烟收人不见”,描绘了一个雨停天晴、烟雾消散的场景,此时人们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视线之外
【注释】 七瑞堂:古代传说中指祥瑞之兆。草木生成亦偶然,谁将枝干验祥编。 如何并作当时瑞,寂寞如今五十年。 【赏析】 《七瑞堂》是一首咏史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七瑞堂”的兴衰史来抒发作者对世事沧桑、人事变迁感慨万千之情。首句“草木生成亦偶然”,指出万物生长都有其必然性。而“谁将枝干验祥编?”则反诘出人的作用。次句点明主旨,指出人们把“七瑞”当作了吉祥的符应。后两句“如何并作当时瑞
注释: 功大文雄岁月深,巍然高碣字生金。 台池得与吾民共,谁识邦家复古心。 译文: 功业伟大文化崇高岁月悠长,高耸的碑石上文字熠熠发光如黄金。 台池与我百姓共享天下太平,谁能识破国家复兴之雄心? 赏析: 这首诗以复古亭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首句“功大文雄岁月深”描绘了复古亭的壮丽景象,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
【注释】: 朝宗亭:亭名,在今湖北宜昌。 东委:向东流去。 银汉:银河。 八月槎:指张骞乘槎渡海到西天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江陵的朝宗亭所写的。朝宗亭,位于湖北荆州城北,长江从其下流过,故取名。“朝宗”即诸侯入京朝见天子的意思,此句取意于“诸侯来归”。诗人以江水自比,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全诗一气呵成,意境雄浑,风格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