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昙华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方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禅人写真请赞":这是第一句,描述了一位禅宗僧人想要给自己的画像求赞的事情。 2. "其五":这是第二句,表示这是第五首赞美画的诗篇。 3. "鲁祖偏工面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禅宗的祖师们特别擅长于面壁坐禅,这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 4. "秘魔动便擎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禅宗的祖师们在修炼的时候会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来保持平衡
【注释】 ①九年:禅宗认为,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中国传经说法,历时九载。②并荡那伽:指禅定的功夫。③大机:即大乘佛法,佛教各宗各派中最高深的法门。④谁可继:谁能继承达摩祖师所开创的境界呢?⑤禅门:佛教名词,指修行者所修习的法门。⑥达摩祖师:即达摩尊者,相传为印度人,后入中国传授禅宗。⑦“三顿”句:意谓达摩祖师面壁而坐九年,其精神境界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所以后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⑧那伽
【注释】 禅人:禅宗僧侣。竖拂、拄拂:用笔竖写,或用笔横写。全机:整体结构。出没:变化。一喝:指棒喝。耳聋三日:比喻被棒喝所吓。百丈(zhào):禅宗百丈怀素禅师(720~814),俗姓周,字海夫。南岳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曾住持潭州景德寺。因见寺院内杂草丛生,遂命僧人打扫庭院。后有僧人问其原因,他说:“庭除不走僧,池水不关佛。”百丈因此得名“百丈”。屈屈:弯曲弯曲,形容曲折迂回。马祖:即慧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其译文如下: 禅师画像,请赞其二 佛法中的恶魔,僧侣中的贼子。 盗走佛祖宝刀,砍伤衲僧命脉。 贫穷者示之无价之宝珠,富贵者令其破家散宅。 不是在平地上的干戈,也不是孤峻处的标格。 注释: - 禅人写真:禅师画像。 - 法中之魔:佛法中的恶魔。 - 僧中之贼:僧侣中的贼子。 - 盗佛祖宝刀:盗走佛祖的法宝。 - 断衲僧命脉:砍伤衲僧的生命。 - 贫穷者示之无价宝珠
此诗为《禅人写真请赞 其三》的注释。 者汉:指的是汉初的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 无罪过:指没有罪过。 只是头匾眼大:形容人的面貌宽扁,眼睛很大。 虽然肚里醒醒:意思是虽然内心清明,但外在表现并不明显。 开口便先话堕:指说话时容易出错或说漏嘴。 如斯出世为人:如此出家做和尚。 恰似大虫看水磨:比喻像猛兽观察水磨一样,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 译文: 禅师的画像被请来请赞,画得非常逼真。
【注释】 1. 「佛祖生冤家,人天不喜见」:佛祖与众生之间有深仇大恨,人们不愿意看到他们相见。 2. 「忒杀聱头」: 「太」是副词,加强语气;「聱头」,即「声音」的古语词。 3. 「却通一线」: 却能打通一条通道。 4. 「劈胸拳下破牢关」:用拳击打胸膛,打破束缚。 5. 「大用机轮辘辘转」:运转得非常快。 【赏析】 这首诗是赞颂一位禅师的,他住在一个庵子里
注释:擦去眼屎,站在佛堂前,是临济大师的教诲。 且行一半,是拈起佛祖的病。 赏析:这首诗出自《颂古一百则》。这是一首咏禅诗。诗人通过描写一个僧人在佛堂前的神态动作,表现了禅宗的特点。诗中“拭”是“擦”的意思;“堂”指佛堂,佛教寺庙里的正殿;“临济正令”是指临济大师的教诲;“拈”是“拿”、“提”的意思;“病”指的是禅宗的毛病,即“看话头”。全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僧人在佛堂前的神态动作
注释: 喝下忽雷惊,声前休领略。当锋啮镞时,蹉过第一著。 不在壁立处,岂向平地泊。野水白连天,秋空飞一鹗。 译文: 喝了这碗酒后,突然间雷鸣般的一声震醒,声音在前方不要听,不要体会。当剑锋直刺咽喉的时候,错过了第一次机会。 不在于墙壁的高处,难道要在平地上停泊?野外的水波白茫茫与天空相连,秋天的天空中飞翔着一只大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斗情景的诗,严教授画临济请赞。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
积善普长老请赞 天台南,石桥北,观音寺里有弥勒。 顶门瞎却摩醯眼,肘后风雷轰霹雳。 注释: 1. 积善普长老请赞:这是对诗中“积善普长老”的称赞和祝福。 2. 天南、石桥北、观音寺里:这些词语描绘了诗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3. 弥勒:指弥勒菩萨,本为古代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 4. 顶门瞎却摩醯眼,肘后风雷轰霹雳:这是描述诗中人物形象的生动画面。"顶门瞎却"形容人物头顶光亮
注释:禅人(僧人)画的肖像,请我作赞。 形枯岂是持斋叟,貌古还非入定僧。 形容其枯瘦,难道是吃素修行的人吗?形容其相貌,又怎能说是入定的和尚? 马又不成驴不是,当头一著得人憎。 他的马又不是马,他的驴又不是驴,这让人非常讨厌。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肖像诗。全诗从两个方面对肖像进行描绘:一是外貌,一是神态。首句写其“形枯”,次句说其“貌古”,三、四句写其马与驴之不同,最后一句写其令人讨厌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