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真人
以下是对这首诗《还丹歌·其十四》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写作背景以及必要的关键词的注释: - 诗句释义: 1. 阳精若坚魂自立:“阳精”指的是阳气的精华,“坚”意味着坚固不移。整句意为阳气的精华如同坚硬的魂灵一样独立存在,不依赖外物而稳固。 2. 阴精若坚魄自成:“阴精”指的是阴气的精华,“坚”意味着坚固不移。整句表达了阴气的精华如同坚固的魄灵一般自行成形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元阳子对道家金液还丹法的深刻理解及其哲学意蕴。 从字面意义上看,“还丹歌”是一首关于道教修炼的诗歌,而“其十七”明确指出了这是第十七首。元阳子作为唐代的一位道士,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道教文化与哲理。在《还丹歌·其十七》中,诗人表达了对道家修炼术的反思。 诗句“自古来来多少人,都缘此术损亡身。”反映出自古以来,很多人因追求这种神秘的金液还丹法而导致生命的丧失
【注释】 1. 还丹歌:即《还丹歌诀》或《还丹歌》,是道教内丹术中的炼丹歌诀。 2. 铅:本指金属的“银”,这里特指炼制丹药所需要的原材料之一,即含汞的矿石。 3. 朱砂:一种矿物,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呈红色,有毒性,常用于制作药材、颜料及装饰品等。 4. 口诀:口传的秘诀、诀窍。 5. 红铅:即红汞,是一种红色的含汞化合物。 6. 大丹圆:指炼制的丹药圆满成功,比喻炼丹成功。 【赏析】
【注释】一、“还丹歌 其二十”:这是一首咏炼丹的诗。 二、“事须心口记”:炼丹之事,要牢记在心。 三、“造作须手眼传”:制炼药物必须眼到手到。 四、“河车覆载”:以河车的比喻指代炼丹过程。 五、“黄芽”:道家称金丹为黄芽。 六、“伏火”:伏下火候。 【赏析】本篇是《还丹歌》二十首中的第二首,作者用生动的形象,把炼丹的艰难和炼丹成功时的欣喜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首句“一一事须心口记”,意思是炼丹的事
解析: 诗句解读: 1. 朱砂水银入铅池 - 描述了一种特定的炼丹过程,即将朱砂和水银混合放入铅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黄芽。这里的“朱砂”是一种红色矿物,常用于道教中的炼丹。 2. 收得黄芽人不知 - 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黄芽是难以察觉的,只有炼丹师才能察觉到其存在。 3. 本是仙人留口诀 - 暗示这种炼丹方法是由仙人传授的特殊技艺,可能包含了深奥的口诀或秘诀,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才能掌握。
【注释】 五十六十堪分付:五十岁、六十岁的人生,应该好好把握。堪,可以,能够。分付,交付,给予。 此:指五十、六十岁这个年龄阶段。 始坚固:开始变得坚固稳定。 还须医卜掩行藏:还要学会医道占卜以保护自己的行踪,以免遭人害,即“防身之术”。 行藏:行动举止。 无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忧愁。 【赏析】 《还丹歌》共二十首,是元代著名道教全真派高道张留孙所作。这是第十七首。 这首诗写的是在五十六岁的时候
【解析】 ①堪:值得,配得上。分付:传述,传授。②元来:本来,向来。③妄:错误,不真,非真实之意。④殃祸:灾祸。⑤粗疏:粗略,不精细。不合:不应,不应该。⑥赏析:本诗以《庄子·大宗师》中“真人”的典故为引子,说明大道之学不是可以随意传授和随意传授的,而是应当认真研究、深入探讨的。 【答案】 译文: 值得传授的,要代代相传,拯救元来此门道。 误传者遭灾祸,父子之间应谨慎,不要随便谈论。 注释: 堪
注释:古仙得到的是炼制还丹的赤铜精,一两水银一两精。 用砂子一半两和水一起煎煮,从早晨到傍晚都能保持身体结实。 入铜入铁铸造镜子的力量,鬼神害怕它不能说话。 如果能得到至人的口诀,必须珍惜保护才能长久延年。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古人炼丹术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如“古仙取得赤铜精”指的是古代仙人得到了炼丹所需的赤铜精;“一两水银一两精”指的是炼制丹药需要用到一定量的水银和精气等等。通过这些描述
【注释】 还丹歌 其十二:这是一首描述炼制还丹的诗歌,其中“世上求道,酒肉愚痴”是说世人在世间追求长生不老之道,却往往被酒肉所迷惑。“金公制伏,还丹一支”是指用金公之法来控制和引导,使还丹得以凝聚成一。“朱砂伏火,治病无疑”是指使用朱砂作为催化剂,让还丹自然地燃烧,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炼制还丹的过程以及其神奇效果,体现了诗人对道教的追求和信仰
能知少女,必还其精。 能伏朱儿,必定坚贞。 金精石髓,是魂之灵。 能修者圣,能伏者灵。 仙籍有名。